岷江:高原湿地与千年都江堰,孕育天府之国
岷江:高原湿地与千年都江堰,孕育天府之国
岷江,这条发源于川西高原的河流,以其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探险者和文化爱好者纷至沓来。从海拔3727米的弓杠岭到都江堰,岷江穿越峡谷,展现出雄浑的气势,滋养着成都平原的万物。不仅如此,岷江还见证了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成为历史的重要见证者。
壮美的源头:弓杠岭
岷江的源头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的弓杠岭,这里海拔高达4300米,是岷江东源的发源地。站在弓杠岭之巅,极目远眺,四周群山环绕,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2019年,岷江源头河段及周边区域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湿地公园内植物物种丰富,湿地植被保存完好,为各类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湿地资源,松潘县林业和草原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聘请了63户湿地管护人员,定期对岷江松潘段沿岸及湿地公园周边区域进行巡护,排查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确保湿地生态环境的安全。经过持续的努力,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恢复湿地面积达11568平方米,植被恢复12181平方米,边坡治理2082.9平方米。
千年水利工程:都江堰
岷江自弓杠岭奔流而下,经过茂县、汶川,最终来到了都江堰。在这里,一项震惊于世的水利工程拔地而起,这就是被誉为“天府之国”守护神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并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核心原理是“分水、引水、泄洪、排沙”。其中,鱼嘴分水堤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在枯水季节,六成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在洪水季节,大部分江水则从外江排走,起到防洪作用。同时,鱼嘴还能实现“二八分沙”,即八成的泥沙流入外江,仅有两成的泥沙进入内江,有效减少了内江的泥沙淤积。
飞沙堰溢洪道则负责泄洪排沙。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的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会自动溢出到外江,保障成都平原免受洪水灾害。同时,飞沙堰还能利用水流的漩涡作用,将内江中的泥沙和石块带入外江,进一步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含量。
宝瓶口进水口则控制着进入成都平原的江水流量。这个人工开凿的狭窄通道,经过精心设计,能够保持江水流量的稳定,既满足灌溉用水需求,又不会造成洪涝灾害。宝瓶口的形状还能使江水流入时形成稳定的水流,减少水流的波动和冲击力,有利于灌溉和航运。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精妙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不仅驯服了岷江这条“恶龙”,还使得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如今,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达到1154.8万亩,覆盖成都、德阳、绵阳等8市41个县(市、区),为四川的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态价值与文化意义
岷江不仅是四川的“母亲河”,更是成都平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岷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同时,岷江还为成都平原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支撑着这片土地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
成都平原被誉为“中国西部花园”,早在4000多年前,生活于岷江上游的鱼凫氏族就进入成都平原,从此开始逐渐认识成都平原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并适应它、改造它、融入它,为成都平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都平原深厚的历史蕴积了独具特色的生态价值观,是古蜀人为顺应这片土地的地理、气候、风貌,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与生态智慧,在新时代推进美丽四川建设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都平原早有尊重自然的环境文化。《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这个“乌”,与玄鸟相关,是早期多民族的图腾。在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再现了远古人类“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象征着古蜀人对自然的神圣崇拜。新时代推进美丽四川建设,应继承并弘扬这份对自然的深切敬畏,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采取措施维持生态平衡。
岷江流域的生态智慧还体现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上。成都平原自古就有“用养结合”的朴素哲学思想,注重耕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这种理念在现代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例如,汶川县积极探索创新,大力推进数字水利建设,构建了精准预报预警模型、河长制综合管理平台、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智慧监管等多个信息化平台,从多个维度提升岷江上游的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和保障生态用水安全,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岷江不仅是一条自然的河流,更是一条文化的长河。它孕育了璀璨的古蜀文明,见证了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壮举,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岷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杜甫、刘禹锡、柳永等诗人曾留下大量赞美岷江风光的诗句,生动地呈现了古代成都平原生机盎然、诗意栖居的生态之美。
“蜀国春与秋,岷江朝夕流”,几千年来,岷江滋养着沿岸的劳动者们,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作为四川的“母亲河”,岷江对四川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岷江沿岸的劳动人民也在保护着“母亲河”。茂县城边岷江大回环,见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岷江,这条从高原雪山奔流而下的大河,以其壮美的自然风光、精妙的水利工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它不仅是四川的“母亲河”,更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在新时代,岷江将继续为四川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见证这片土地的繁荣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