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食堂到京城老字号:西安饭庄的69年变迁
从西安食堂到京城老字号:西安饭庄的69年变迁
1954年,一个名叫王铭轩的陕西蓝田人,在北京新街口南大街20号创办了一家名为“西安食堂”的小店。他请来西安名厨,主营牛羊肉泡馍、羊肉饼等清真风味小吃。谁也没想到,这家其貌不扬的小店,会成为见证新街口地区变迁的重要地标。
1956年10月6日上午10点10分,一个普通的日子却因一位伟人的到来而载入史册。毛泽东主席在工作间隙来到西安食堂用餐。为了不影响正常营业,随行工作人员特意叮嘱不要搞特殊化。王铭轩亲自设计菜单,包括温拌腰丝、锅烧牛肉等经典陕菜,主食则是小碗臊子面和羊肉泡馍,还特意准备了陕西名酒西凤酒。用餐期间,毛主席接见了食堂职工,称赞他们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彭德怀副总理还特别介绍了王铭轩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贡献,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谢谢你!”
1970年,西安食堂改名为“西安饭馆”。1990年,经过扩建装修后,正式更名为“西安饭庄”,由杨静仁题写匾额。此时的新街口地区,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老北京内城西北角,这里见证了从元、明、清三代的城市建设,保留了众多文物古迹和四合院。近年来,新街口街道在老城保护和更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白塔寺保护项目、平安大街改造等,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
进入新世纪,西安饭庄不仅保留了传统特色,还在菜品和服务上不断创新。他们推出的创新菜品,如孜然羊肉汉堡、手抓面意面等,既保留了经典味道,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同时,餐厅还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就餐体验,从智能点餐到中央厨房的标准化管理,让传统美食焕发新生机。
如今的西安饭庄,已成为享誉京城的“中华老字号”,不仅是美食的代名词,更是新街口地区发展变迁的见证者。它承载了几代北京人的美食记忆,也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走进西安饭庄,品味的不仅是地道的西安味道,更是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