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揭秘布加氏综合征最新介入疗法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47: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揭秘布加氏综合征最新介入疗法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肝血管疾病,主要由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引起。这种疾病可导致肝功能受损、腹水、肝脾肿大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布加氏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专家张楠和张小明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为这一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01

研究背景

布加氏综合征的年发病率约为0.168~4.09/100万,总患病率为2.40~33.10/100万,且在不同地域存在差异。西方国家的BCS总体发病率高于亚洲(2.0/100万 vs 0.469/100万),但在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地,BCS的发病率则明显升高。据统计,我国现已有超过20,000例BCS患者,且集中在黄河及淮河中下游流域,是全球BCS病例数最多的国家。

布加氏综合征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势,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专家张楠和张小明团队,通过对139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介入治疗的显著成效。

02

研究方法与结果

研究团队选取了2010年至2020年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39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范围为18至65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男性82例,女性57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包括多普勒超声、CTA和MRA)确诊,并根据阻塞部位和程度分为肝静脉阻塞型、下腔静脉阻塞型和混合型。

介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血管造影:通过股静脉穿刺,进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造影,明确阻塞部位和程度。
  2. 球囊扩张:使用适当直径的球囊导管对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扩张。
  3. 支架置入:对于严重狭窄或扩张效果不佳的病例,置入支架以维持血管通畅。

研究结果显示,139例患者中,128例(92.1%)通过介入治疗成功恢复血管通畅,症状明显改善。其中,肝静脉阻塞型患者105例,成功98例(93.3%);下腔静脉阻塞型患者24例,成功20例(83.3%);混合型患者10例,成功10例(100%)。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未见严重并发症,仅有5例(3.6%)出现轻度支架内再狭窄,经再次介入治疗后恢复良好。

03

病例分享

患者李某,男,35岁,因反复腹胀、腹痛、下肢水肿入院。经多普勒超声和CTA检查,诊断为布加氏综合征(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在张楠和张小明团队的评估下,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通过血管造影明确阻塞部位后,使用8mm球囊扩张,随后置入10mm×40mm支架。术后患者症状迅速缓解,下肢水肿消失,腹胀明显减轻。随访1年,未见复发。

04

专家观点

张楠教授表示:“介入治疗已成为布加氏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可以有效恢复血管通畅,改善患者症状。对于复杂病例,我们还可以结合多种介入技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张小明教授补充道:“尽管布加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但通过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患者预后通常较好。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证据。”

05

未来展望

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的应用,布加氏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有望进一步提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团队正在开展多项临床研究,探索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专家也呼吁加强公众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先进的医疗技术。

布加氏综合征虽不可根治,但通过及时正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专家张楠和张小明的研究成果,为这一罕见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对于布加氏综合征患者而言,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