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祥官: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奠基人
覃祥官: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奠基人
1966年5月,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乐园公社三大队,一个名叫覃祥官的赤脚医生,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合作医疗卫生室。这一创举不仅改变了当地农民缺医少药的困境,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医疗革命,为亿万农民带来了健康保障。
覃祥官出生于鄂西长阳土家山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只读过3年私塾。新中国成立后,他靠着自己的手艺和勤奋精神,不仅改善了家庭生活,还娶了一个贤惠的妻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1964年的一次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乐园公社选派他去县中医进修班学习,经过刻苦努力,他以优异成绩结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医生。
在行医过程中,覃祥官目睹了太多因无钱治病而病情恶化的病人,这让他深感痛心。他尝试用自己的工资和采来的草药帮助他们,但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一天深夜,覃祥官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突然灵光乍现:何不借鉴信用社和供销合作社的经验,实行合作医疗,依靠集体力量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覃祥官的想法得到了乐园公社党委和杜家村大队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他们开始推行“三个一点”的筹资方式:社员每人凑一点(人平1元)、集体补一点(公积金人平补1角)、患者出一点(每吃一副药交5分钱的挂号费)。同时,大力推广“三土四自”:土医(赤脚医生)、土药(中草药)和土药房;自种、自采、自制和自用。这种创新模式迅速取得了成功。
1966年底,乐园公社党委决定自1967年1月1日起,在全公社推广这一制度。1968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乐园公社的合作医疗经验,毛泽东主席也对此作出批示。此后,覃祥官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代表中国在国际会议上介绍合作医疗经验。
1978年,合作医疗制度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改革开放后,覃祥官继续推动合作医疗的发展。1990年,乐园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合作医疗先进单位”。2008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通过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方性法规。
覃祥官作为一名村医,心系百姓,为乐园、为长阳、为中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76年10月,他被中共湖北省委破格提拔为省卫生局副局长、党委委员,他没有转户口、没有拿工资,到岗4个月后就毅然辞官回乡,继续探索推进新形势下的合作医疗,直到2008年10月去世。
覃祥官创立的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改善了中国农村的医疗条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基层卫生服务的发展。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他的贡献在中国农村医疗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