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推出105量子比特“威洛”芯片,中国“悟空”跻身全球前七
谷歌推出105量子比特“威洛”芯片,中国“悟空”跻身全球前七
12月10日,谷歌宣布研发出一款名为“威洛”的量子芯片,该芯片在计算速度和纠错能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据谷歌称,“威洛”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当前最快超级计算机需要10的25次方年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成就为研制实用的大规模量子计算机铺平了道路。
“威洛”量子芯片包含105个物理超导量子比特,是谷歌目前最强大的超导量子芯片。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注重系统工程,所有组件都经过良好设计和集成。此外,该芯片还集成了一个持续监控系统,能够实时检测并自动干预可能影响计算过程的干扰,维持计算的完整性和精确性。
在量子纠错方面,“威洛”实现了低于表面码阈值的量子纠错,这是量子计算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通过将多个物理量子比特编码成一个逻辑量子比特,可以降低出错率。具体而言,“威洛”中逻辑量子比特的数量每增加一次,错误率就会降低一半。这一成果标志着在增加量子比特数量的同时,能够实现错误率的指数级降低。
在运算速度方面,“威洛”同样表现出色。研究团队使用随机电路采样(RCS)基准测试进行评估,这是量子计算领域公认的最难测试。结果显示,“威洛”不到5分钟完成的计算,当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Frontier将需要10的25次方年才能完成,这一时间是宇宙年龄138亿年的700多万亿倍。尽管如此,专家也指出,这一测试结果并不意味着“威洛”在所有领域都超越传统计算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特定的数学问题上。
就在谷歌发布“威洛”量子芯片的同时,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据报道,中国第三代独立超导量子计算机“原点 悟空”自2024年1月6日上线以来,已完成超过303,700个量子计算任务。该计算机配备了72位独立超导量子芯片,目前是中国最先进的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机。在全球量子计算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上,“原点 悟空”排名第七,显示出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强劲实力。
从技术路径来看,谷歌“威洛”和中国“悟空”都采用了超导量子比特技术,这是当前量子计算领域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然而,两者在具体参数和性能指标上存在差异。例如,“威洛”拥有更多的物理量子比特(105个),在纠错能力和特定问题的运算速度上表现出色;而“悟空”则在可编程性和实际应用方面具有优势,已完成大量量子计算任务。
从全球视角来看,量子计算已成为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谷歌、IBM、亚马逊等科技巨头都在积极布局量子计算,而中国也在该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量子计算有望在新药发现、电动汽车电池设计、核聚变和新能源替代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深远影响。
尽管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要实现具有实用性的通用量子计算机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量子比特的稳定性、纠错能力、以及如何将量子计算与现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有效集成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正如英国萨里大学计算机专家艾伦·伍德沃德所言,量子计算的突破不应被过分夸大,其实际应用仍需谨慎评估。
总体而言,谷歌“威洛”量子芯片和中国“悟空”量子计算机的问世,预示着量子科技即将迎来新的突破和发展。随着各国在该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创新,量子计算有望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惊喜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