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丙型肝炎最新治疗药物丨沉默的传染病,一文了解丙型病毒性肝炎!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26: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丙型肝炎最新治疗药物丨沉默的传染病,一文了解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因其隐匿性强、初期症状不明显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全球约有1.8亿人感染丙肝,我国作为丙肝低流行地区却有近1000万感染者。近年来,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研发进展,丙肝已成为可治愈的疾病。本文将详细介绍丙肝的防治现状、危害、传播途径以及最新治疗药物。

我国丙肝防治:高感染基数下的“三低”困境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8亿人感染丙型肝炎,而我国的丙型肝炎确诊患者就达到了将近1000万人,每年确诊的新发丙肝病例达3.5万例。

我国的丙肝防治现状不容乐观,整体呈现“三低”:

  • 知晓率低:我国虽然是丙肝低流行地区,但因人口基数大,丙肝人数居于世界首位,约有1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因为丙肝感染的隐匿性以及宣传的单一性,大众对丙肝的认知度远低于对乙肝的关注。
  • 诊断率低:由于丙肝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在感染初期无明显不适,导致主动就医及接受筛查的比例较低。据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从2002年至今,丙肝报告总病例数仅300万例,就是说仍有70%以上的HCV感染者并没有被发现。
  • 治疗率低:丙肝患者确诊后,由于治疗费用高昂、药物可及性受限、患者对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的担忧、以及部分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实际接受规范治疗的比例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农村及偏远地区,治疗率更是显著低于城市。

丙型肝炎有哪些危害?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多都会转变成慢性肝炎,在人体内持续破坏肝脏功能,严重的会导致肝脏慢性炎症性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还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临床上,丙型肝炎可分为急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在自然状态下,仅有15%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能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而慢性丙型肝炎20-30年内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

丙型肝炎有哪些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暴露,性传播,母婴传播。

丙肝的高危人群主要分布于有输血史、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静脉药瘾者,有不洁口腔诊所诊疗史,纹身纹眉等针刺伤史等,此类人群需尽早到医院接受抗-HCV筛查。

丙肝肝炎可治愈吗?有哪些最新治疗药物?

丙型肝炎虽然危害严重,但却是可以治愈的。目前,治疗丙肝的方案有两种:PR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和DAAs(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s)。

但PR方案有很明显的缺点,24至48周内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服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但这种疗法费用昂贵且毒副作用强,总体治愈率为54%-56%,且用药时间长,给药不方便。

而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s, DAA)开辟了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纪元。如索非布韦、达拉他韦、维帕他韦、格雷卡普韦、比布那他韦等药物及其组合,可根据患者基因型、肝纤维化程度、合并疾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这些药物针对丙型肝炎病毒的不同生命周期环节进行精确打击,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疗程、降低了副作用,且适用于多种基因型感染,使丙肝成为可治愈的疾病。

HCV属于单链正义RNA病毒,主要包含6种基因型。经过大量研究发现,HCV的复制过程中涉及到3个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

  1. NS3/4A蛋白酶——与 HCV 多聚蛋白转录后加工处理有关
  2. NS5B聚合酶——催化 HCV RNA 合成的关键酶
  3. NS5A 蛋白——与形成复制复合物有关

NS3/4A 蛋白酶抑制剂

NS3/4A是HCV安插在宿主细胞内质网膜上的重要病毒蛋白酶,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把HCV基因组翻译出来的多聚蛋白进行剪切,形成最终可用的病毒蛋白。

如果有一种药物能够阻断NS3/4A的功能,那么HCV就无法产生病毒所需要的各种成熟病毒蛋白。HCV后续的病毒颗粒装配难以为继,它在体内扩增感染的恶性循环也就被打破了。这种就是蛋白酶抑制剂(PI)。

NS3/4A PI:从第一代到第三代

波普瑞韦(Boceprevir))和特拉瑞韦(telaprevir)是第一代PI,也是第一代抗丙肝的DAA药物。但它们需要与PR方案联合治疗,疗程时间过长且耐药壁垒相对较低,所以很快也就被疗程更短、疗效更好并且全口服的DAA组合方案替代。

第二代PI(包括阿舒瑞韦、西美瑞韦、帕立瑞韦和达诺瑞韦)不再像第一代PI一样依赖可逆共价结合,从而大幅提高了对GT1型HCV的NS3/4A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而从包括格拉瑞韦、格卡瑞韦和伏西瑞韦在内的第三代开始,PI药物的结构优化开始呈现出趋同性。

目前全球上市的NS3/4A抑制剂包括:

  1. 单药处方药:杨森的司美匹韦(Olysio),罗氏的达诺瑞韦(Ganovo),BMS的阿舒瑞韦(Sunvepra)和默克的伐尼瑞韦(Vanihep)
  2. 复方制剂中的成分:默克的格拉瑞韦(Zepatier)、默克的那拉匹韦(Arlansa)、阿布维的格卡瑞韦(Mavyret)和吉利德的伏西瑞韦(Vosevi)等。

NS5B聚合酶抑制剂

NS5B是一种RNA依赖的RNA 聚合酶( RdRp) ,该酶催化病毒RNA 基因组的复制,合成互补的负链RNA,为复制子代正链RNA 病毒提供模板,其在HCV 复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未被HCV 感染的细胞不会表达NS5B,因此NS5B抑制剂在阻断HCV复制的同时不会带来其他毒副作用,是目前抗HCV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

该靶点引来大量关注很大程度源于2013年吉利德索非布韦(Sofosbuvir)的上市。索非布韦作为首个获批用于丙型肝炎全口服治疗方案的NS5B聚合酶抑制剂,一上市就为吉列德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并且成为上市后首年全球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该药也是首个无需联合干扰素治疗丙肝的药物, 且对所有基因型HCV均有作用。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NS5B聚合酶抑制剂获批上市,包括雅培制药/艾伯维的达塞布韦,BMS的贝卡布韦,圣和药业的奥磷布韦,吉利德的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索磷布韦+来迪派韦等。

NS5A抑制剂

NS5A是一种高度磷酸化的非结构蛋白,与 NS3/4A和NS5B不同,NS5A不具有酶活性,因此无法在酶学水平上筛选NS5A抑制剂,而只能在细胞水平上进行。

NS5A抑制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可简要分为:

  • 抑制NS5A高度磷酸化
  • 抑制NS5A两性α-螺旋
  • 抑制NS5A结构域I、II、III
  • 干扰NS5A从内质网向脂滴转移,导致 NS5A 不能装配到复制复合体中,从而抑制具有完整功能的复制复合体形成和 HCV 复制
  • 与NS5A形成的功能复合物结合,在改变NS5A 构象的基础上通过协同变构作用使整个功能复合物失效,从而抑制 HCV

达拉他韦(Daclatasvir)是第一代HCV复制复合物的NS5A抑制剂,对多种HCV基因型具有高度活性,与索非布韦等药物联用,形成高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案。来迪派韦(Ledipasvir)/索非布韦主要针对基因1和3-5型HCV感染。埃博拉司韦(Elbasvir)与 格拉佐普雷韦(Grazoprevir)组成的复方制剂 泽帕特(Zepatier),适用于1、4型丙肝患者的治疗。在国内,还有东阳光药业的磷酸依米他韦(Yimitasvir)、歌礼的ASC16(盐酸拉维达韦)、凯因科技的KW-136等。

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新型丙型肝炎治疗药物不断涌现,持续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的同时降低药物副作用和治疗成本,为全球丙型肝炎患者带来福音。

本文原文来自Pharnexcloud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