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二部》:万人大团队打造的神话史诗,为何口碑票房双扑?
《封神第二部》:万人大团队打造的神话史诗,为何口碑票房双扑?
2025年春节档,由乌尔善执导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正式上映,这部万众期待的续集作品却遭遇了口碑票房双扑的尴尬局面。截至发稿时,该片总票房仅为7.3亿,豆瓣评分从6.5分下滑至6.3分,远低于前作7.8分的高口碑。这部耗资8亿、历时10年打造的神话史诗,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剧情与制作:万人大团队的匠心之作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故事承接第一部结尾,主要讲述了太师闻仲率邓婵玉、魔家四将等殷商大军兵临西岐,姬发在姜子牙等昆仑仙人的帮助下,带领西岐军民大破“十绝阵”,保卫家园的故事。影片汇集了费翔、黄渤、于适等实力演员,以及超过11000人的制作团队,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最新成果。
影片的视效制作堪称华语电影的巅峰之作。全片包含1927个视效镜头,占总镜头的86%,是华语电影中唯一做到真4K的真人实拍视效影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影片的主创团队建立了严格的工业化拍摄流程,从概念设计到动态测试,最后形成预览动画,每一个环节都贯彻着精益求精的原则。
乌尔善的创作理念: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
乌尔善导演在《封神三部曲》中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追求。他不仅注重视觉效果的震撼,更致力于探索人性的力量和价值选择。在《封神第二部》中,他通过姬发与殷寿的对比,展现了“守护”这一主题。姬发勇于守护家园与善良底色,而殷寿则更多展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乌尔善导演的创作理念贯穿始终,他坚持“慢工出细活”,在每一部作品中都倾注大量心血。从广告导演转型电影导演后,他始终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技术相结合,以《刀见笑》为起点,逐步建立起个人风格。在《封神三部曲》中,他更是将这一理念发挥到极致,通过华丽的特效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中国神话的独特魅力。
口碑争议:特效与人设引发讨论
尽管《封神第二部》在制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其口碑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影片的特效虽然令人惊叹,但也引发了观众的质疑。有观众认为,某些特效场景过于依赖西方魔幻美学,缺乏独特的东方韵味。例如,雷震子的怪异扮相和三头六臂的殷郊被指过于丑陋,通天教主的造型则让人联想到《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
更令人诟病的是影片中的人物塑造。姬发和邓婵玉的角色发展引发了观众的广泛争议。作为双方主力战将,他们之间的互动被指过于“恋爱脑”,缺乏史诗级对决应有的张力。乌尔善在路演时解释说:“姬发和邓婵玉是惺惺相惜,并不是谈恋爱。”但这一解释显然未能说服观众。
此外,影片对原著人物的改编也引发了争议。例如,土行孙和黄天化等为西岐屡立奇功的厉害人物被直接删减,而邓婵玉这一角色则被赋予了过多的现代价值观,失去了原有的历史厚重感。
未来展望:《封神三部曲》的未完待续
尽管《封神第二部》遭遇了口碑票房的双重打击,但其对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贡献不容忽视。乌尔善导演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这部规模宏大的史诗作品,展现了中国电影人的决心和毅力。正如他在纪录片《神话继续》中所说:“我们不是在拍一部电影,而是在创造一个世界。”
目前,《封神第三部》的拍摄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将于2026年上映。虽然前两部作品的票房表现不如预期,但乌尔善导演表示,他将继续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为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故事。我们期待,在第三部中,他能解决前两部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为这个历时10年的史诗巨制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