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维重建+MDT会诊:天水一院胸外科精准攻克肺结节难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11: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维重建+MDT会诊:天水一院胸外科精准攻克肺结节难题

近年来,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在高危肺结节精准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引入肺结节MDT诊疗模式、Minicis三维重建影像技术、精准肺段切除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高危肺结节的精准定位和治疗。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还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患者恢复期,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此外,胸外科还大力推行加速康复外科诊疗模式(ERAS),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这些成果标志着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在肺结节治疗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

01

MDT诊疗模式:多学科协作,精准辨“善恶”

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胸部CT已成为体检和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CT检查的分辨率远高于X线胸片,毫米级的肺小结节都能被发现。一部分肺结节是早期肺癌在CT上的表现,发现了肺结节,要明确诊断肺结节的良恶性并非易事。当医生用凝重而又认真的眼神对病人说,这个结节看上去似乎有点不太好,那么肺结节MDT门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MDT是多学科联合会诊的缩写,是一种国际先进的规范化诊疗模式。它以服务门诊患者为主,针对疑难病、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由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通过共同讨论,为患者提供系统性、专业化、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诊疗模式。

MDT的目标是解决复杂疾病的诊疗困难,提高医院诊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院成立了一支有意义、有价值的诊疗团队,由医务部牵头,各科室学科带头人担任组长,整合各科室专家力量。在门诊开设“多学科联合会诊”,让身患数疾、疑难危重患者不再需要四处求医。MDT专家团队通过现场会诊,解决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和效果。

肺结节MDT门诊是一个依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放射科、病理科而成立的专科门诊。它致力于临床诊断困难的复杂结节的诊治,倡导精准医疗下更积极的干预为指导的综合治疗。肺结节MDT门诊实行“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原则,在接到MDT诊断需求后,在约定的时间里,针对患者病情展开多学科协作讨论,给予最明确的诊断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力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70多岁的刘大爷有长期吸烟史,患上了慢性阻塞性肺病。尽管他平时规律地吸入药物治疗,但他的活动耐量仍然比同龄人差很多。然而,在今年的肺部CT随访中,发现他的右下肺有一个6mm的磨玻璃小结节。这让老人一家都非常担忧,于是他们挂了我院肺结节MDT门诊的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杜春玲主任医师仔细查看肺部CT,经综合分析后认为,目前结节直径较小,且从形态上看并无明显恶性征象,建议刘大爷半年后复查胸部CT,同时继续规律吸入药物,控制COPD病情,改善肺功能。

半年后,老人拿着肺部CT报告来了。杜主任经过仔细阅片和前后对比,发现老人家肺部结节跟以前大小差不多,但这一次从磨玻璃结节变成了混合磨玻璃结节,隐隐约约可见分叶和毛刺征象。经过MDT会诊,胸外科会诊认为,老人的肺部结节不排除恶性可能。

由于之前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了半年的规律治疗,老人家的肺功能较前有了明显改善,如果再继续观察数年,可能肺结节变化不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感染机会的增加,到时候会给手术和术后康复增加更多的风险。经过MDT专家组的判定,一致认为择期为老人实行胸外科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麻醉科的保驾护航下,胸外科夏宏伟主任团队为老人施行了外科胸腔镜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早期肺癌。由于分期较早,所以术后也不需要化疗。这样的处理结果,老人一家都非常满意,也去除了老人家的一块心病。

杜春玲主任医师介绍说,肺结节的诊治讲究的是个体化。对于一般情况很差、不能耐受手术、或者不愿意手术的肺部恶性结节病人,或者孤立性的转移性肺部肿瘤病人,可以在有条件时实行SBRT(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或局部消融治疗,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也能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年过五旬的王阿姨数年前体检时发现肺部有结节。每当想起CT报告上的“磨玻璃结节”,她总是忐忑不安,网络搜索到的疾病信息更使她夜不能寐。深受其扰的王阿姨来到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门诊医生细致地查看了CT影像,并经过深入地分析,考虑到结节的大小不足5mm,从形态上看其恶性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建议她定期门诊随访。

经过多次随访,尽管王阿姨的肺部结节变化不大,但她对结节能够缩小或消失的期望更为强烈,焦虑感也随之增加。得知我院设有肺结节MDT门诊后,王阿姨立即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进行了预约。接诊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杜春玲主任医师仔细阅读了片子后告知王阿姨,肺部结节并未明显增大,为纯磨玻璃结节,且没有明显的分叶和毛刺征象,不存在胸膜牵拉和空泡等恶性征象。杜主任组织了MDT专家团队进行会诊,最终建议她每年继续定期随访。

从此以后,王阿姨便成了肺结节MDT专家组成员的“忠粉”,肺部长结节已经不是一件令她恐慌的事情,王阿姨说:”专家都在身边,专家说了,尽管现在肺结节手术一般都是微创手术,但手术总归都是有一定风险的,避免不必要的盲目手术,赢得的就是无任何不适的高质量的生活时间,又何乐而不为呢?“每次随访,杜春玲主任医师都会耐心和她解释,随访的检查都会认认真真作对比观察,给出合理的建议,这让王阿姨十分安心。

MDT门诊在明确疑难杂症诊断、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方便患者就医、开展慢性病全程管理、提高门诊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通过各学科的专业优势一起为患者“明辨真伪”,一次门诊就能得到多位医学专家的会诊和指导,患者无需在多个科室之间来回奔波,不仅节约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还节省了费用。在实现个体化、连续性诊疗服务的同时,实现患者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02

Minicis三维重建影像技术:让手术更精准

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已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工具。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该技术能够将二维医学影像转化为三维立体模型,为医生提供了更为直观、全面的诊断与治疗手段。然而,尽管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带来了诸多便利,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堆叠和融合多个二维切片图像,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构建出具有空间立体感的三维图像。这一过程通常涉及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三维数据重建等步骤,最终生成真实的三维模型,帮助医生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病情。

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1. 数据质量:医学影像数据通常存在噪声和伪影,如何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并去除噪声是一大难题。
  2. 计算效率:医学影像数据量大,如何在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也是一大挑战。
  3. 算法适应性:医学影像多样性和复杂性高,需要开发更复杂的算法和模型来适应不同情况。
  4. 技术与设备要求:该技术需要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且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如骨折诊断、肿瘤评估、血管病变检查等。其准确性高、直观性强的特点,为医生提供了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和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策略主要包括:

  1. 优化数据采集:确保医学影像设备采集的数据质量高,减少噪声和伪影,为三维重建提供准确的基础。
  2. 选择合适的重建算法:根据具体病情和诊断需求,选择适合的重建算法,如基于体素、表面或混合的重建方法。
  3. 提高计算效率:利用高性能计算资源,优化重建算法,提高三维重建的速度和准确性。
  4. 临床应用与科研结合:将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手术规划和科研实验中,推动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未来,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技术有望在多个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首先,随着算法的不断优化和计算机性能的提升,三维重建的速度和准确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其次,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该技术有望实现更智能化的诊断和分析,提高临床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将为医生提供更直观、真实的手术模拟和规划体验。

总之,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有望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03

精准肺段切除技术:最小创伤,最大疗效

随着胸部CT筛查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肺磨玻璃样结节被发现。这不,49岁的患者李女士在去年的一次常规体检中,胸部CT扫描发现她的右肺上叶有一个约11mm×10mm的小结节,且该结节呈磨玻璃样改变。医生告诉她,这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迹象——具有生长缓慢,浸润不强,不发生转移,切除后也不会复发等特点。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让李女士陷入了恐慌。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女士决定前往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寻求更专业的治疗。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胸外科专家赵宏光主任确诊她患的是早期肺癌,并建议采用肺段切除术进行治疗。

目前,国际上认为,肺段切除术是治疗肺磨玻璃样结节的首选术式。然而肺段/亚段切除术技术难度高,一旦定位不准就会切错,产生更大的肺损伤和并发症。所以,该术式在海南地区较少开展。

早期肺癌手术包括三种,即肺叶切除术、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

为了弥补肺段切除和食管手术方面的短板,2023年我院通过省卫健委“好医生”引才项目,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引进胸外科专家赵宏光教授担任胸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赵宏光主任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将近二十年,在肺结节的肺段切除、肺叶切除以及食管癌的微创及开放手术方面经验丰富,精通胸部肿瘤(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手术治疗。

对李女士的病情,赵宏光主任团队高度重视。在吴毓优主任医师、刘运仲副主任医师的配合下,赵宏光主任精准阅片,分析肺段结构后,决定为其行胸腔镜下右上肺后段切除术。

为什么李女士的肺结节要做肺段切除呢?赵宏光主任介绍说,李女士的肺结节远离肺表面,手术中难以触及,无法行肺楔形切除术,只能行肺段切除术。肺段手术技术要求高,不但需要术前对肺结节进行精准的肺段定位和手术规划,还要求术者具有极强的解剖知识、手术技能和处理手术意外情况的经验,术中也要精细、精准。无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手术都难以进行。

术前,赵主任团队分析肺段动脉、静脉及支气管,并准确定位结节位置,精准分析切除范围,制定肺段切除计划。术中,由于李女士叶间裂发育不全,给后段切除手术造成了一定阻碍,但赵宏光主任凭借着坚实的解剖知识及高超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手术经验,清晰地将各个结构分离并离断各支肺段动脉、静脉及支气管,精准地切除右上肺后段。

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恢复迅速。术后第一天李女士便能下床活动,第二天停用所有药物。而后复查胸片恢复效果良好,拔除胸腔引流管,且手术创伤小,引流少,不漏气,无咳血和并发症状。手术后第四天李女士便顺利出院,她的生活重回正轨。

李女士手术切口仅为4cm长

术后,李女士复查胸片

出院前,李女士与赵主任团队合影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选择正确的医院和医生至关重要。

赵宏光主任提醒肺结节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千万不可忽视肺结节的诊疗,要找专业医生确立诊疗方案。同时,要加强肺癌危险因素的预防。

据介绍,目前我院胸外科已行多台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包括右肺上叶后段、右肺下叶后段+外基底段亚段、左肺上叶前段、左肺上叶尖后段等)。该术式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胸外科手术上升到一个新台阶,技术水平达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

“精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一种先进的手术方式,它通过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赵宏光主任表示:“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来说,这种手术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切除病变组织,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4

ERAS加速康复模式:让康复更快速

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加速康复外科模式是一种优化围手术期处理的系统化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多学科协作,减少手术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该模式包括术前准备、麻醉管理、术后镇痛、早期活动等多个环节的优化措施,旨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ERAS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

  1. 术前准备:通过术前宣教,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流程和注意事项,减少焦虑;优化术前营养支持,确保患者处于最佳状态;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禁食,改为术前2小时禁水、6小时禁食。

  2. 麻醉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优化液体管理,避免过度输液导致的肺水肿。

  3. 术后镇痛:持续使用患者自控镇痛(PCA)系统,确保患者疼痛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有利于早期活动。

  4. 早期活动:鼓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肺功能恢复,预防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减少肺部并发症。

  5. 营养支持:术后尽早恢复饮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营养方案,促进伤口愈合。

  6. 并发症预防:采取措施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常见并发症,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通过实施ERAS模式,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下床活动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更重要的是,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大幅提升,对治疗效果更加满意。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在高危肺结节精准治疗领域的进展,不仅体现了医院在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方面的努力,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随着这些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患者从中受益,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