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成绩想保持在95分以上,这5个好习惯,真的很关键
小学数学成绩想保持在95分以上,这5个好习惯,真的很关键
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的提升不仅依赖于智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是五个关键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95分以上的成绩。
一、深钻知识点
数学考试的内容都是基于课本知识点的演变,因此,将每个知识点彻底理解并掌握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记住公式和结论,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原理。例如,在学习面积计算时,不应只是机械记忆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而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公式是如何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通过推导过程,学生不仅能记住公式,还能理解不同图形之间的关联与区别,从而达到深刻理解、不易遗忘的效果。
二、勤练习计算与思维
每天坚持进行计算练习,如10分钟或50-100道题,是学好数学的基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需要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因为无论是高年级还是初高中的计算题,其基础仍然是20以内的加减法。除了计算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同样重要。通过每天练习应用题、思维题等,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日积月累的努力,最终会带来显著的进步。
三、认真读题
很多学生容易在读题时忽略关键信息,导致解题错误。因此,培养认真读题的习惯非常重要。学生在读题时不应追求速度,而是要逐字逐句仔细阅读,并圈出关键词。例如,在解决“李老师请客,和王老师带着18个孩子去电影院看电影,每人一份爆米花,李老师需要买多少份爆米花?”这类题目时,关键词包括“李老师”、“王老师”和“18个孩子”。只有准确捕捉这些信息,才能正确解答问题。
四、吃透错题
错题本不是简单地记录错误,而是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概念不清导致的错误,就需要重新推导相关概念;如果是读题不仔细,就要加强关键词的圈画训练;如果是计算错误,则需要增加计算练习。通过针对性的分析和练习,才能避免同类错误再次发生。
五、养成检查习惯
完成题目后直接放弃是数学学习中的大忌。学生应该养成检查的习惯,包括检查关键词是否圈画正确、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计算过程是否有误、是否有遗漏的题目以及解题思路是否合理等。不同的题目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但检查这一环节绝不能省略。有时候,仔细检查甚至能帮助学生多得5分。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大多数孩子的智商水平相差无几,但为什么有些孩子能学得更好?答案就在于习惯。通过培养上述五个习惯,日积月累之下,孩子的数学成绩必将有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