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肠轴揭秘:压力与便秘的隐秘关系
脑肠轴揭秘:压力与便秘的隐秘关系
近期研究表明,脑肠轴在压力与便秘间扮演关键角色。长期压力不仅会影响肠道蠕动,还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落,引发或加重便秘。了解脑肠轴的作用机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冥想放松训练,不仅能缓解压力,还能改善便秘症状。通过综合干预策略,我们可以打破便秘与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实现身心健康。
什么是脑肠轴?
脑肠轴(GBA)是大脑和肠道之间的双向(双相)通路。GBA让由大脑和脊柱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CNS)与肠道“对话”。肠道包括人体细胞,如肠道神经系统(ENS,估计有2亿至6亿个神经元!)和肠内分泌细胞,以及肠道微生物组的细菌和酵母细胞。GBA也是口服益生菌影响大脑的途径。
这条道路在三條主要高速公路上運行:
- 迷走神經,從大腦延伸到主要器官的一束纖維
- 循环系统
- 免疫系统
使用這些系統,腸道和大腦通過神經信號、免疫分子、激素和營養物質相互交流。這意味著一個區域的情況會影響另一個區域,例如壓力如何導致胃腸道不適 或 激素生長素釋放肽的釋放可以向大腦發出饑餓感的信號。
压力如何影响肠道功能?
最近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压力敏感神经回路与肠道微生物群变化之间的联系。研究团队特别关注了十二指肠中的布氏腺,这些特殊的腺体负责促进肠道中对人体有益的乳酸杆菌的增殖。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尖端技术,包括单核测序、消融研究、活体成像、电生理记录和行为测定,精心剖析了连接大脑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神经通路。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小鼠模型,专门在布氏腺中表达荧光钙指示剂,这样他们就能观察到布氏腺在迷走神经刺激下的活动情况。他们发现,迷走神经信号对于在布氏腺中引发强烈的钙瞬变和黏液分泌至关重要,这凸显了迷走神经在调节肠道微生物稳态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慢性压力会抑制大脑中负责情绪处理的中央杏仁核的活动,导致一系列影响布氏腺功能的连锁反应。这种抑制最终导致肠道中乳酸杆菌数量减少,感染易感性增加。
相反,当人为激活中央杏仁核或副交感神经的迷走神经元时,布氏腺的分泌功能就得到恢复,从而逆转了压力对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力的有害影响。这说明大脑与身体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该机制,心理状态通过肠道微生物群影响宿主的防御机制。
心理干预如何缓解便秘?
虽然目前关于身体活动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研究证据质量较低,但一些研究表明,包括瑜伽、跑步机锻炼或增加身体活动在内的身体活动可能会改善IBS患者的症状。然而,这些改善可能并不显著,且证据的可信度较低。因此,在考虑将身体活动作为症状管理的一部分时,需要充分讨论证据中的不确定性,以确保做出完全知情的决定。
最新研究进展
韩国首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方法》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该研究成功创建了一种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分化出内脏感觉神经节类器官(VSGOs)的方法。研究团队通过定量PCR和免疫染色技术验证了分化过程的准确性,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分析了VSGO中的多种细胞类型。此外,他们还设计了3D轴-芯片模型,将VSGO与人结肠类器官连接起来,验证了两者之间的功能连接。这项研究为神经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型和思路,有助于深入理解肠道-神经-脑轴在神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实用建议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燕麦、糙米)、豆类、蔬菜(西兰花、胡萝卜)和水果(苹果、梨),有助于软化粪便并促进肠道蠕动。
- 补充益生菌:通过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改善肠道菌群,帮助缓解便秘。
- 适量食用李子:李子含有山梨醇和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但需注意适量以免引起腹泻。
- 多喝水: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保持大便柔软至关重要,每天建议饮水量为男性约3.7升,女性约2.7升。
- 规律运动: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促进肠道健康。
- 建立排便习惯:选择固定时间排便,避免忽视便意。
- 减少乳制品摄入:部分人可能因乳糖不耐受而加重便秘,适当减少乳制品可能有所帮助。
如果这些方法效果不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