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夷山生态茶园创新轮作模式,茶叶品质效益双提升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17: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夷山生态茶园创新轮作模式,茶叶品质效益双提升

武夷山,这座被誉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名山,不仅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更因独特的岩茶文化而享誉古今。近年来,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引领下,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生态茶园模式创新,不仅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为全球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智慧。

01

科技创新:让茶园焕发新生机

2018年,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植物根系领域专家廖红,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来到武夷山。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她为燕子窠定制了一套绿色种植方案——“夏种大豆、冬种油菜”。

“大豆有个特点,它可以生物固氮,肥沃土壤,而且还能够给它相邻的作物通过根系的互作提供一些氮素的营养,茶树需要最多的一个矿质元素也是氮。”廖红教授解释道。

而冬季套种油菜,则是出于对土壤磷钾元素的考虑。“油菜也是一个绿肥型作物,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而且能够分泌很多有机酸,可以活化土壤中的磷和钾。”通过这种轮作方式,不仅大幅度减少了化肥的使用,还显著提升了土壤的肥力。

这种创新的轮作模式,不仅改善了土壤质量,还为茶树提供了更加均衡的营养,从而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杨文春,从18岁起就在当地的茶厂开始了学徒生涯,如今在燕子窠经营着300多亩生态茶园。他对廖红教授团队带来的这一生态种植模式称赞有加:“之前我们没有按这个模式来管理茶园,茶叶的品质比较一般,用原来的话讲,就像‘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这种档次。后来采用这个方法以后,茶叶的精制率跟优质率都有很大的提升,我们的效益也比之前提升了30%以上,现在基本达到‘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这种档次。”

02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绿色之路

燕子窠生态茶园的成功实践,为全国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发展样板。这种模式不仅优化了茶园生态环境,还显著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燕子窠生态茶园模式相较于以往的茶叶种植模式,有了全新的或者是质的变化。这种模式的建立和推广,对于武夷岩茶甚至整个福建省各种茶叶的种植栽培,有着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南平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张建平说道。

生态茶园模式的推广,不仅让茶农尝到了甜头,也让游客有了新的打卡地。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沿线精选推出的42个游览打卡点中,多个与生态茶园相关。比如大坪洲生态茶园,随着生态茶园模式的不断完善,生态种茶、以茶促产、茶旅融合在这里开启了更多可能。春有樱花,秋有银杏,茶园景观更丰富,让茶旅融合成为可能。

03

科技兴农: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科技小院也被寄望接好科技兴农“接力棒”,书写出科技兴农富农的新篇章。福建农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王涛就是福建省科协武夷山岩茶科技小院的学生之一。“我从2018年开始来武夷山做硕士期间的研究,接下来开展的博士论文也是在我们小院进行的。科技小院主要是想通过导师带领入驻研究生,深入茶园和茶叶生产一线,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前我们小院有6位入驻导师、首批入驻的10位研究生和第二批13位研究生。”王涛告诉记者。

科技小院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打造了实践与创新的平台,助力他们快速成长。“从学生来讲,他要上课,要做实验,还要把理论跟实践结合,做到全方位的发展。我们带学生出来以后,他们发现天地更广了,而且学到很多在课堂里、实验室里没法学到的东西。他们思路更广阔、更了解农村、更了解产业,一些成果能够在农村应用,他们也觉得很有成就感,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福建省科协武夷山岩茶科技小院责任专家孙威江说道。

燕子窠生态茶园模式的成功,不仅展示了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这种模式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茶叶品质,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更重要的是,它向世人证明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随着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不断深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燕子窠”涌现出来,为中国的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