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五成儿童青少年近视,六项措施守护视力健康
超五成儿童青少年近视,六项措施守护视力健康
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这一数据虽然较2021年下降0.7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儿童近视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近视率分别为36.7%、71.4%、81.2%,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童近视成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数字化时代,电子产品已成为儿童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工具。然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儿童视力的影响不容小觑。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容易导致“电脑视觉综合症”,主要症状包括眼睛疲劳、头痛、视力模糊、眼干和颈部疼痛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对他们的视力造成长期损害。
电子产品对儿童视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双眼的协调能力。当儿童长时间盯着屏幕时,眼睛需要持续对焦,这会导致眼部肌肉过度疲劳,进而使对焦功能减弱,出现视力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情况。其次,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还会加剧眼干的问题。当儿童专注于屏幕时,眨眼的频率会减少,导致眼睛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泪液容易蒸发,从而引起泪膜不稳定,造成眼干。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由于他们的眼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容易导致眼轴增长。眼轴是眼球的长度,与近视度数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眼轴越长,近视程度越深。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即使到了20岁以后,近视仍有可能继续加深,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电子产品对儿童视力的潜在威胁,家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孩子的视力健康。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遵循“20-20-20法则”:每使用电子产品20分钟,暂停20秒,将目光转移到20尺(约6米)外的物体上,以放松眼睛。
保持适当的观看距离:电脑屏幕应位于至少一臂长的距离,手机或平板电脑则应保持在上臂长度以外,以减少眼睛肌肉的负担。
确保充足的照明:使用电子产品时,应确保环境光线充足,避免屏幕反光,减少眼睛疲劳。
鼓励户外活动:每天至少进行1-2小时的户外活动,研究表明这有助于减缓近视的发展。
制定使用规则:与孩子协商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设定合理的使用时长,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良好习惯:教育孩子选择正规、健康的网站和应用程序,远离不良信息和非法网站。
除了关注视力健康,培养儿童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样重要。家长应教育孩子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透露给他人;学会识别网络陷阱,如网络诈骗和恶意软件;加强密码保护,定期更换密码;制定家庭网络安全规则,规范上网行为。
综上所述,儿童近视问题的解决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应科学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既要关注视力健康,又要注重网络安全。通过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安全意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