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幸福生活的四个好习惯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29: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幸福生活的四个好习惯

2024年《世界幸福报告》显示,芬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但专家认为,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可以通过培养好习惯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培养积极的心态

心理学教授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将幸福定义为“对快乐、满足或积极幸福的体验,以及体验到生活是美好的、有意义的且有价值的”。Happy Things创始人塔利娅·苏恩对此表示认同。

苏恩认为,在生活中寻找小确幸也有其意义。“这确实是真的,关键在于我们要主动将这些小确幸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坐等它们出现,”她说。

积极培养幸福感的一个方法是开始写感恩日记。专家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快乐的源泉,而冥想练习则能帮助人们认识到并沉浸其中。此外,保持积极的心态也被证实能够提升幸福感。

苏恩说:“我们倾向于关注负面情绪,这是一种进化机制,因为它能保证我们的安全,但这也会增加我们的压力水平,从而产生负面影响。”冥想是一种学习如何转变心态的方法,但苏恩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多成功经验。不过,她发现自己在跑步或练习瑜伽时能达到冥想状态。“所以,冥想并不一定要在昏暗的烛光下进行,”她说。

减压

压力大小可能是决定你幸福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苏恩指出,亲近自然有助于减轻压力。然而,对于那些一年到头忙碌不已、鲜有机会亲近自然的人来说,通过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同样可以享受到户外时光的益处。

压力大小与闲暇时间息息相关。劳里·桑托斯是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幸福实验室》播客节目主持人,致力于研究幸福背后的科学原理。她提到一个概念:“时间富裕”(time affluence),即拥有闲暇时间的人感觉更幸福。

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时间饥荒”(time famine),她解释说:“处在时间饥荒状态的人,就如同在忍受饥饿,而研究表明,这种感觉对幸福感的负面影响与失业相当。”

美国心理学会2021年的一项研究指出,虽然过多的闲暇时间可能引发问题,但每天少于两小时的闲暇时间同样会降低幸福感。该研究得出结论,每天2到5小时的闲暇时间是获得最佳幸福感的理想时长。

另一个常见的压力来源是金钱。桑托斯说:“如果你经济困难,整日为吃穿住用行而奔波,那么增加收入确实会让你更幸福。”

然而,2010年的一项经常被引用的研究发现,年收入达到75,000美元后,收入的增加对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就变得很有限。“最近的一些研究有一些细微差别,但我认为数据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金钱对我们幸福感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小,”桑托斯说。

运动

专家们称,多巴胺和内啡肽能够让人感到幸福,而获得它们并不需要进行马拉松训练。“在有关幸福感与运动的研究中,最令人信服的一项研究将每天半小时有氧运动与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效果进行了对比,”桑托斯说,“这些研究基本上都表明,增加身体活动确实能够影响我们的幸福水平。”

尽管我们尚不完全清楚这背后的科学机制,但一些研究者推测,运动可以改善大脑功能,有助于治疗某些精神疾病,从而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众多研究显示,即使是短时间的运动也能产生这种积极效果。

正如苏恩之前所强调的,户外运动好处多多。“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提升幸福感,”她说。

社交

美国正在经历一场“孤独流行病”,其对健康的危害等同于吸烟。在3月份发布的一份公告中,美国卫生局局长警告称,那些感到孤独的人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健康风险。

相反,拥有朋友、家人以及通过工作或志愿者服务建立牢固社会纽带对于幸福至关重要。《世界幸福报告》将这种社会支持定义为在需要时可以依靠或求助的人。

“所有关于幸福人群的研究都显示,幸福的人更擅长社交,”桑托斯说,“他们花更多时间与朋友和家人相处,也更频繁地与他人互动。因此,我认为拥有更多的社交联系与感到更幸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联系。而缺乏社交联系也是‘孤独流行病’日益严重的原因之一。”

苏恩的应用程序通过建议用户与同事共进午餐或给老朋友发信息来培养幸福感。“社交联系的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苏恩说,“在你的生活中,哪怕只有两三个你觉得会陪伴你、当你求助时会为你提供支持的人,都是极其重要的。”

本文原文来自《财富》中文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