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遇上小寒:黄历里的文化传承
腊八节遇上小寒:黄历里的文化传承
“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流传千年的民谚,道出了腊八节在中国人心中的特殊地位。腊八节,作为农历十二月初八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迎祥的孝亲文化,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俗风情。而紧随其后的小寒节气,则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到来,提醒人们注意保暖和养生。这两个节日都与黄历密切相关,黄历不仅记录了这些传统节日和节气,还通过宜忌事项提醒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生活和生产活动。
腊八节:从祭祀到佛粥
腊八节的由来,众说纷纭,但一般认为古代的腊祭仪式为其雏形。据史书记载,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在年末举行腊祭的习俗,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秦汉之前,腊祭的日子并不固定,直到汉代才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然而,腊八节最终得以形成和确定“初八”这个日期,是佛教进入中国以后的事情。
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受官方提倡而日益兴盛,在传说中佛祖成道之日的十二月初八,佛家会举行纪念活动。于是,作为君王祭祀节日的腊日,便与佛教中的“佛成道节”合流,腊八节也借此扩大了它在官方和民间社会的影响,成为一个民俗节日。
一碗腊八粥里的文化传承
腊八节最广为人知的习俗,莫过于喝腊八粥。从宋代开始,我国便有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曾载有:“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寺院将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民众,民众认为喝了寺院的腊八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也把它叫做“佛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阖家团聚在一起食用,或者馈赠亲朋好友。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更是积德行善之举。
腊八粥的食材搭配十分讲究,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还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冰心在《腊八粥》中写道:“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这些食材的搭配不仅丰富了粥的口感,也为身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桂圆象征“富贵团圆”,百合象征“百事和睦”,核桃代表“和和美美”,红枣花生则是“早生贵子”。关于“好日子”的愿景,就这样通过食材的美妙寓意而与舌尖上的味道联结了起来。
各地腊八节食俗
除了喝腊八粥,各地还流行着各种腊八节食俗。在老北京,腊八这天有泡腊八酒和腊八蒜的习俗。腊八酒是将紫皮蒜瓣泡在黄酒或高粱酒里,封好口待春节时饮用,腊八酒香味扑鼻,还可通血脉、暖肠胃。腊八蒜也称腊八醋,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做法极其简单,就是将紫皮蒜瓣泡在陶瓷罐内,倒满米醋密封好,等到除夕春节吃饺子及拌凉菜吃。这种醋酸中带辣,泡好的蒜色泽呈青绿色,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分外好看,吃在嘴里分外香脆。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有吃腊八豆腐和腊八面的习俗。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置于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逐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其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小寒:养生与民俗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到来。民间有“三九出门冰上走”“小寒胜大寒”的说法,此时养生保健应更注重御寒保暖、养阳护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李华锋副教授建议,不同人群不妨根据个体差异DIY一碗适合自己体质的养生粥,寒冬腊月喝起来不仅暖身驱寒,还滋补身体更养人。
小寒时节,养生保健,御寒保暖、养阳护阴是关键,要顺应时序的变化适当调整,以免伤及阳气。在饮食上,宜适当多吃温热性食物,比如羊肉、牛肉、芝麻、核桃、瓜子、花生、松子等。在起居调节上,应“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早睡晚起有助养阳护阴,适当多睡可助体内阴阳平衡,但也要避免睡得太多“久卧伤气”。在保暖方面,穿衣要特别注意耳、手、腰、膝、足这些部位,在户外气温低、风大的地方更要保护严实。但着衣也要适度,特别是在有暖气的地方,穿衣除了兼顾保暖性,还要注意透气性。此外,天气好有太阳的时候,白天适当晒晒太阳。要防“寒从脚起”,小寒到立春前,晚上睡觉前可用姜粉、艾叶粉适当泡泡脚帮助暖暖身子。在情志调养上,小寒时节气温低人体代谢减慢,还容易情绪低落,日常除了多晒晒太阳亲近自然,年关将近还可多与亲友聚一聚,互相倾诉开解,保持心情舒畅。在运动方面,很多人天气一冷就懒得动,喜欢待在室内,久坐甚至久卧睡懒觉,但也要有个度。提倡动静结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缓和的运动方式,比如在室内打打八段锦、太极拳,或是在有阳光的时候到户外散散步,适当运动可增强代谢和血液循环,帮助身体适应寒冷环境。不过,户外运动要避免恶劣天气;另外,冬天大家穿的衣物都较厚,行动时要避免摔倒,避免出汗后吹风着凉。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在当代,腊八节和小寒不仅传承了古老的习俗,也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腊八节的庆祝活动延伸至社区活动中,通过书写福字等形式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有助于增强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在小寒节气,人们更加注重科学养生,结合传统智慧和现代医学知识,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腊八节和小寒节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迎祥的孝亲文化,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俗风情。它们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感恩生活,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些传统节日让我们有机会停下脚步,感受生活的温度,品味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