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展乐夺冠故事引爆《开学第一课》
潘展乐夺冠故事引爆《开学第一课》
2024年《开学第一课》以“可爱的中国”为主题,采用“多地实景课堂”的创新模式,从殷墟甲骨窖穴到青海雪豹栖息地,从伶仃洋上的跨海大桥到嫦娥六号登陆的月球背面,为青少年呈现了一场融合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思想文化盛宴。
潘展乐:从“看台观战选手”到奥运冠军
在众多嘉宾中,00后游泳新星潘展乐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他从一个在看台上为他人加油的观众,到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的冠军,这段励志的蝶变历程激励了无数青少年。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潘展乐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46秒97的成绩夺冠,创造了历史。他在节目中分享道:“当我站在起跳台上,我告诉自己,我就是为这一刻而生的。我付出了所有的努力,现在是时候展现自己了。”
潘展乐的夺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历过伤病的困扰,也面临过成绩的瓶颈。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训练,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最终站上了奥运最高领奖台。
黄德宽:揭秘汉字的演变历程
除了潘展乐的励志故事,节目还邀请了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为同学们揭示汉字的演变历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每个阶段的汉字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黄德宽教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实例,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他指出,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每一个字形的变化,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记录着历史的变迁。
“地震男孩”的追梦故事
节目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嘉宾——程强。他曾在汶川地震中被解放军救出,后来成长为一名空降兵。如今,作为空降兵军“模范空降兵连”排长,他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新一代青少年。
程强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感恩和成长的故事。当年,他还是一个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孩子。如今,他已经成为空降兵部队的骨干力量。他说:“是解放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创新引领未来
在科技创新方面,节目邀请了深中通道总工程师宋神友,讲述了这座世界级跨海通道的建设历程。15000名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用汗水和智慧打造了这一超级工程。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则带来了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通通”。这个具有3~4岁小朋友心智的人工智能体,展示了未来智能世界的无限可能。
社会反响
节目播出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董竹娟表示,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将“爱国”这一宏大主题进一步具象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奥运精神、国之重器、人工智能等多视角多维度,潜移默化地向中小学生传递一种信念,即爱国是朴素的、真实的,是在一代代中国人接续奋斗中不断丰富、传承的。
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吴思辰说,潘展乐的事迹让他深受触动。“潘展乐和队友们既传承了老一辈运动员的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同时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不卑不亢、奋发昂扬的面貌。新学期,我会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开学第一课》不仅是一堂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公开课,更是一堂面向全社会的“大思政课”。它以生动的形式、鲜活的内容,激发了青少年探索未知、追逐梦想的热情,为他们种下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