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ESGE指南:CSP和EMR成肠息肉切除首选,降低术后并发症
2024ESGE指南:CSP和EMR成肠息肉切除首选,降低术后并发症
2024年ESGE(欧洲消化内镜学会)指南和2023年中国结直肠息肉冷切专家共识共同推荐了一系列先进的肠息肉切除技术,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息肉切除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还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ESGE指南与中国共识的主要内容对比
ESGE指南强调了内镜下切除结直肠息肉对降低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性。指南推荐使用高清白光内镜结合虚拟色素内镜来检查大(≥20mm)无蒂结直肠息肉(LNPCPs)是否存在黏膜下浸润,并预测其深度。对于具有深层黏膜下浸润内镜影像特征的息肉,建议在治疗前进行多学科讨论。
在息肉切除方面,ESGE指南推荐切除所有息肉,但除外那些有高度信心预测为非腺瘤的直肠及乙状结肠微小(≤5mm)息肉。对于微小息肉(≤5mm),推荐使用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对于小息肉(6-9mm),同样推荐使用CSP。对于平坦和无蒂息肉(10-19mm),推荐使用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HSP)或分片冷圈套息肉切除术(pCSP)。对于大的(≥20mm)无蒂结直肠息肉,推荐使用常规(基于透热)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中国专家共识也强调了内镜下切除结直肠息肉的重要性,并推荐使用CSP和EMR等先进技术。共识指出,CSP适用于微小息肉(≤5mm)和小息肉(6-9mm),而EMR适用于大的(≥20mm)无蒂结直肠息肉。共识还强调了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测的重要性,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具体切除技术的介绍和临床应用
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切除技术,适用于微小息肉(≤5mm)和小息肉(6-9mm)。研究显示,CSP在治疗这类息肉时具有较高的完整切除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热活检钳相比,CSP的不完全切除率更低,病理学检查的组织取样更充分,且不良事件(如深部热损伤和延迟出血)的风险更低。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是一种常用的切除技术,适用于大的(≥20mm)无蒂结直肠息肉。EMR通过粘膜下注射和抬高后对息肉进行圈套切除术,可以实现较高的整体切除率和R0切除率。研究显示,EMR的整体切除率为44.5%至63%,而ESD的切除率为87.9%至96%。EMR后的复发率为7.4%-17%,而ESD后的复发率为0.9-2%。
新技术的临床意义和患者获益
这些新技术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了息肉切除的完整性和安全性:CSP和EMR等技术可以实现较高的完整切除率,减少残留和复发的风险。同时,这些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传统切除技术相比,CSP和EMR等新技术的术后并发症(如出血和穿孔)发生率更低。研究显示,EMR的延迟出血率为1.4% 至3.5%,ESD的延迟出血率为1.5%至2.8%。EMR和ESD后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0-1.4%和2-10.7%。
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肠息肉,可以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这些新技术的微创特点减少了手术创伤,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了生活质量。
对医生实践的指导价值
ESGE指南和中国专家共识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指南和共识详细描述了各种切除技术的适应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指南和共识强调了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测的重要性,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此外,指南和共识还提供了针对不同类型和大小息肉的治疗建议,为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总之,2024年ESGE指南和2023年中国结直肠息肉冷切专家共识共同推荐的肠息肉切除技术,如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具有较高的完整切除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