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伤感到豪放:李商隐刘禹锡的夕阳诗对比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07: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伤感到豪放:李商隐刘禹锡的夕阳诗对比

世间有美景,而后才有诗人的笔下的惊艳。在诗人笔下,各种自然界的风景尽是笔端之花。见圆月升空,张九龄写下“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看瀑布垂落,李白吟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赏春花烂漫,朱熹才言“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诗人笔下,风景又不单单是风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风景往往蕴藉着诗人的感情色彩和主观观点。比如同样是明月,张淧却道“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同样是瀑布,李忱却咏出“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的壮语。同样一种美景,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却表达出不同的心境。

比如,同样是描写夕阳晚霞,刘禹锡和李商隐却咏出了截然不同且针锋相对的两首名作。先看李商隐的名作《登乐游原》: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夕阳晚霞,可谓是世间最美的风景之一,或一轮红日悬落山外,或漫天红霞照耀人间,都给人以惊艳之感。历代文人墨客描写夕阳诗词很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这首《登乐游原》。

李商隐生逢晚唐末世,目睹国家衰败,自己也沉沦下僚,因而作诗往往既叹国运之衰,又感身世之悲。此诗便是典型,登乐游原往夕阳美景,诗人却发出消极伤感的喟叹。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出夕阳西下的美丽风景,且暗含哲理,抒发自己的身世遭际之悲和家国之悲、古今兴亡之悲。以浅显之语道出,蕴藉隽永、感慨深沉,因而能成为千古绝唱,也成为最广为人知的夕阳诗作。

唯一让人遗憾的是,此诗太过消极没落,读来令人伤感。相比之下,诗豪刘禹锡吟咏夕阳晚霞的诗作就很励志,颇能振奋人心: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被称为“诗豪”,其为人豁达豪迈,其诗作更是乐天旷达,似乎永远都充满着朝气蓬勃。此诗是刘禹锡晚年所作,当时白居易年过70岁,写了一首《咏老》寄给刘禹锡,以伤老来志弱,而刘禹锡也已年近70,心态却仍豪迈,写下这首《酬乐天咏老见示》,反驳白居易的伤老之意。

此诗从开篇细数人老了后身瘦、发稀、眼拙、多病的特征。结尾四句却笔锋一转“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来劝慰白居易不要过多忧虑衰老,而应平常心对待,从中发现翛然自乐。尤其是结尾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道出了诗人内心对衰老不屈服、不颓丧、不消极的心态。可谓豪放豁达,振奋激励,颇有些“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成为励志的千古名句。

同样写夕阳晚霞,对比李商隐与刘禹锡,一者消极伤感,一者积极励志,把夕阳的两个对立特征都表现到了极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