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962年,第24军70师改编为陆军第二个机械化师,后来怎么样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962年,第24军70师改编为陆军第二个机械化师,后来怎么样了?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RFOJF105567CTU.html

第70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英雄部队,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军队从传统步兵到现代化合成旅的转型之路。从南方游击战争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再到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第70师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世人皆知我军机械化建设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却不知第24军70师竟是其中的先驱之一。1962年金秋,北京军区传来一纸命令,第70师执行机械化师编制,一时间坦克轰鸣、装甲车列阵,令人心潮澎湃。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支英雄部队的命运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它是否如其他兄弟部队一般,在改革的浪潮中消失不见?还是以新的面貌继续守卫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更令人好奇的是,这支部队是如何在机械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我军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支神秘部队的历史面纱,探寻它的前世今生,见证它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蜕变。第70师的故事,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第70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一支由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组成的游击队在江浙一带开展革命斗争。这支队伍虽然装备简陋,但凭借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顽强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

1934年,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北上,留下的游击队继续坚持斗争。他们在敌后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这支队伍就是第70师的前身,他们的斗争经历为部队注入了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成为了第70师红色基因的重要来源。

抗日战争爆发后,这支队伍迅速投入到抗日斗争中。他们与其他抗日武装力量一道,致力于开辟和坚持苏南、苏北、浙西抗日根据地。在日军的铁蹄下,他们以游击战术周旋于敌人之间,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这支队伍已发展成为苏浙军区第1纵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同年11月,该部改称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开始了新的征程。

在解放战争时期,第70师及其前身部队参加了华东战略区的历次重要战役战斗。1946年3月,第6纵队整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师16旅。次年2月,第16旅番号调整为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6师。在这个时期,部队在华东战场上屡建功勋,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头等主力师。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1948年11月统一全军番号和序列的文件指示精神,该师正式改称第24军70师,辖第208、第209、第210团,军政主官配置为陈仁洪、谢立全。这标志着第70师正式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第70师再次展现了其英勇善战的本色。1952年8月,第70师炮兵团成立,为即将到来的朝鲜战场做好了准备。9月,第70师随军入朝参加轮战。在朝鲜战场上,第70师参加了上甘岭防御战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等重大战役,歼敌近万人,为保卫新中国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10月,第70师班师回国,驻防京郊一带。虽然战火已经远去,但第70师并没有放松警惕。他们始终保持着战备状态,不断加强训练,提高战斗力。在和平时期,第70师依然是保卫首都安全的重要力量。

第70师的光荣传统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更体现在他们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的赤诚之心。从南方游击战争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第70师的每一步都伴随着艰辛和牺牲,也铸就了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

这支部队的发展历程,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缩影。他们在战火中锻造,在和平中发展,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本色。第70师的红色基因,不仅是他们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更是推动他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正是这样的红色基因,使得第70师在后来的机械化改造中能够迅速适应新的要求,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国防现代化的需求,我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机械化建设。第70师作为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60年4月,第70师接到一项重要命令: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师。这是我军迈向机械化的重要一步。改编后的第70师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摩托化部队之一,其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有的第208团和第210团被改编为摩步团,而第209团则被撤编,其部分力量与师属37高炮营合并,组建成师高炮团。同时,原师炮兵团改编为加榴炮350团,还新组建了师坦克自行火炮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第275团)。

这次改编大大提高了第70师的机动能力和火力。摩托化步兵可以快速机动,迅速抵达作战地点,这对于现代战争来说至关重要。同时,高炮团的成立增强了防空能力,加榴炮团和坦克自行火炮团的加入则大大提升了火力打击能力。

然而,摩托化只是第一步。1962年10月,第70师再次接到重要指示:执行陆军机械化师编制。这标志着第70师成为我陆军第二个机械化师,仅次于此前由第64军190师改编而来的沈阳军区机械化第一师。

这次改编进一步增强了第70师的战斗力。各摩步团增编了团属坦克营,使得步兵与装甲力量能更好地协同作战。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机械化"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全面机械化。第70师的"机械化"更像是一种带有时代特色的"摩步师"。步兵主要依靠卡车机动到战场前沿,而非装甲输送车。这意味着步兵下车后仍需依靠传统的"铁脚板"作战,缺乏装甲防护和必要的伴随火力支援。

尽管如此,这次改编仍然是一次重大突破。它不仅提高了第70师的战斗力,更为我军后续的机械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此过程中,第70师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装备适应问题。从步兵到摩托化步兵,再到机械化步兵,官兵们需要快速掌握新装备的操作和维护。这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实践。第70师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组织官兵进行密集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操作新装备。

其次是战术思想的转变。机械化作战与传统步兵作战有很大不同,需要新的战术理念和作战方式。第70师的指挥员们需要学习和探索如何更好地协调步兵、装甲和火力支援等不同兵种的行动,以发挥机械化部队的最大优势。

再次是后勤保障的挑战。机械化部队需要大量的燃料、备件和专业维修人员,这对后勤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第70师通过改进后勤体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建立起适应机械化作战需求的保障能力。

最后是部队文化的调整。从传统步兵到机械化部队,官兵们需要建立新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第70师通过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逐步培养出适应机械化作战的新型军人。

在克服这些挑战的过程中,第70师展现出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他们不仅成功完成了转型,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我军的机械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1961年1月,第70师还获得了另一项殊荣:跻身全军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行列。这既是对第70师战斗力的肯定,也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执行机械化师编制后,第70师更是肩负起了更重要的战备责任。

第70师的机械化转型是我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反映了我军装备水平的提升,更体现了我军在思想、组织和训练等方面的全面进步。这次转型为第70师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其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防需求的变化,第70师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发展。这些变革不仅反映了我军整体改革的方向,也体现了第70师在新形势下的适应和创新。

1969年2月,为了加强首都防空,第70师高炮团被调整为北京军区直属部队。这一调整虽然减少了第70师的防空力量,但也使得该师能够更加专注于地面作战能力的提升。同年8月,第70师又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组建工程兵团。这个新建立的工程兵团不仅增强了第70师的工程作战能力,也为其在复杂地形环境下的作战提供了重要支持。

1985年,我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裁军改革。作为这次改革的一部分,第70师被改编为陆军第196师。这次改编不仅仅是番号的变更,更是整个部队结构和功能的重大调整。原有的三个摩步团被压缩为两个,同时新组建了一个装甲团。这种"两步一装"的编制结构,使得第196师在保留机动能力的同时,大大增强了装甲突击力量。

1998年,我军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裁军。在这次改革中,第196师被改编为陆军第38集团军第114装甲旅。这次改编是我军由师改旅的重要尝试之一。作为装甲旅,第114旅的主要作战装备从装甲运兵车变为了主战坦克。这一变化使得该部队的突击能力和火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对指挥协同和后勤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

2017年,随着我军新一轮改革的深入,第114装甲旅再次迎来重大变革。这次改革的核心是建立新型作战力量,提高部队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在这一背景下,第114装甲旅被改编为陆军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这次改编不仅仅是编制上的调整,更是作战理念和能力的全面升级。

作为合成旅,该部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装甲作战,而是形成了包括步兵、装甲、炮兵、防空、侦察、工程等多兵种协同的作战体系。这种合成作战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提高部队的全域作战能力。

在这一系列改革过程中,第70师及其后续部队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装备、适应新体制,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从装甲旅向合成旅转型的过程中,该部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如何实现多兵种的有效协同。为此,部队开展了大量的联合训练,通过实战化演习磨合各兵种间的配合。其次是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提高作战效能。部队投入大量精力学习和运用新型信息化装备,提高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改革过程中,该部队始终保持着优良的战斗作风和过硬的军事素质。无论是在和平时期的重大演习中,还是在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该部队都表现出色,多次受到上级嘉奖。

例如,在1998年抗洪抢险中,时为第114装甲旅的部队临危受命,紧急驰援长江流域。他们不畏艰险,日夜奋战,成功处置了多起险情,保护了大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次行动不仅体现了部队的应急反应能力,也展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优良传统。

又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该部队再次展现了过硬本领。他们利用装甲车的优势,快速突破道路中断区域,为灾区输送急需物资,并协助救援被困群众。这次行动充分体现了装甲部队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独特作用。

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部队,也为其后续的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从最初的步兵师到机械化师,再到装甲旅,最后发展为合成旅,第70师及其后续部队的发展历程,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我军从单一兵种向多兵种协同、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也体现了我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

第70师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着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在历次重大战役和任务中屡建功勋,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卓越的表现不仅体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和平时期的各项重要任务中。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70师建立赫赫战功的重要战场。1950年10月,第70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部分,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的艰苦征程。在这场战争中,第70师参与了多次重大战役,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卓越的战斗力。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第70师在长津湖战役中的表现。1950年11月下旬,第70师奉命进入长津湖地区,担负阻击美军第1海军陆战师的任务。当时,气温已降至零下30多度,恶劣的天气条件给作战带来了巨大挑战。然而,第70师的官兵们顽强地坚持着,他们在冰天雪地中与装备精良的美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长津湖战役中,第70师的208团在"冰雕连"阵地上与美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尽管面对着极度恶劣的天气和敌人的猛烈进攻,208团的战士们依然坚守阵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了敌人的进攻。这场战斗中,许多战士因极寒天气而牺牲,他们的遗体保持着战斗姿态,形成了令人震撼的"冰雕连"。这一壮举不仅体现了第70师官兵的英勇无畏,也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

除了长津湖战役,第70师还参与了上甘岭战役等多次重大战役。在这些战役中,第70师的官兵们面对强敌,不畏牺牲,屡创奇功。他们的英勇表现不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为第70师赢得了"志愿军功臣师"的荣誉称号。

和平时期,第70师及其后续部队同样表现出色。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他们始终走在改革的前列,为我军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第70师(当时已改编为第196师)作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试点单位之一,积极探索新型作战方式。他们在全军率先开展了合同战术训练,为我军战术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一过程中,第196师不断总结经验,编写了大量训练教材,为全军推广合同战术提供了宝贵经验。

1998年,在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时,时为第114装甲旅的部队临危受命,紧急驰援灾区。在这次抗洪抢险行动中,第114装甲旅充分发挥了装甲部队机动性强、越野能力强的优势,成功完成了多项急难险重任务。他们不仅参与了堤坝加固、物资运送等工作,还利用装甲车辆在洪水中救援被困群众。这次行动中,第114装甲旅的官兵们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专业素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作为第38集团军的重要力量,第114装甲旅再次投入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这次行动中,第114装甲旅充分发挥了装甲部队的优势,利用装甲车辆快速突破道路中断区域,为灾区输送急需物资,并协助救援被困群众。他们不畏艰险,连续作战,成功完成了多项救援任务,展现了人民子弟兵的良好形象。

除了这些重大事件,第70师及其后续部队在日常训练中也屡创佳绩。他们多次在全军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展现了过硬的军事素质。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次全军装甲兵比武中,第114装甲旅的参赛队伍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团体第一名,充分展示了该部队的专业水平和战斗力。

第70师及其后续部队的功勋和荣誉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战功和成就上,更体现在他们始终保持的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上。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们始终保持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优良传统,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功勋和荣誉不仅是第70师及其后续部队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骄傲。它们见证了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彰显了人民军队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战的坚定信念。

第70师的光荣传统和精神内核,随着部队的发展和改革,始终在传承和发扬。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军事能力的提升上,更体现在精神层面的延续和升华。从最初的步兵师到如今的合成旅,虽然番号和编制多次变更,但"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使命始终未变。

在精神传承方面,第70师及其后续部队始终将"长津湖精神"作为自身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的核心是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为了让这种精神代代相传,部队每年都会组织官兵参观长津湖战役纪念馆,聆听老战士的讲述,感受先辈们的英勇事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