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县瓦岗镇芦庄村:村史馆里的时光机
确山县瓦岗镇芦庄村:村史馆里的时光机
走进确山县瓦岗镇芦庄村的村史馆,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年代。这里,每一辆斑驳的飞鸽自行车,每一件陈旧的老式农具,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村庄的变迁,寄托着村民们的乡愁。
这座村史馆,不仅是芦庄村历史的见证,更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芦庄村从昔日的艰苦岁月到今天的巨大变化,成为了当地居民寄托乡愁的精神家园。
村史馆的建设,源于对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视。正如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潘召南所说:“村史馆浓缩着一个村庄的过往,呈现着一个村庄的现在,寄托着一个村庄的未来。”芦庄村的村史馆,正是这样一座承载着村民集体记忆的“时光机”。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近距离感受父辈们的艰辛。看着那些曾经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的农具,听着老一辈人讲述过去的苦日子,年轻一代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回报家乡的热情。
村史馆的建设,离不开村民们的积极参与。在村志编修过程中,村民们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老人主动分享家族历史,有的村民提供老照片和老物件,还有的热心人帮忙整理资料。正如县村志办专家所强调的:“修志是一项很辛苦很有意义的事业。在编纂过程中要不断激发村民的参与意识,引导村民转变思想,在记录自己生活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对家乡发展的重要性。”
村史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人们在回顾过去的同时,展望乡村的美好未来。正如范长江先生曾说:“记者的职责是反映时代精神,记录人民生活。”而村史馆的职责,就是记录一个村庄的时代变迁,展现村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如今的芦庄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村史馆都会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村民们的乡愁。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