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素新突破:抗抑郁、神经保护双重功效
藏红花素新突破:抗抑郁、神经保护双重功效
近期,国际顶尖科研团队发布了关于藏红花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这种古老植物在抗抑郁、促神经再生等方面的革命性新功效。研究表明,藏红花中的特定活性成分不仅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还能促进神经再生,对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此外,藏红花还被发现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能力,增强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的防御,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这些发现不仅拓展了我们对藏红花的传统药效认知,也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方向。
藏红花素:抑郁症的新克星
南京中医药大学陈刚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藏红花素通过促进海马区神经发生和激活Wnt/β-catenin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且副作用较小。该研究为藏红花素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抑郁症(MDD)作为一种全球性疾病,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沉重负担。MDD不仅侵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更对其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可能引发自杀倾向。目前,尽管单胺类抗抑郁药已被广泛应用,但其疗效缓慢、反应率低且伴随明显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其他如睡眠剥夺和小剂量氯胺酮等快速起效的抗抑郁疗法,也存在持续时间短、副作用严重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更高效、更安全的抗抑郁药物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经大量研究证实,成人海马区神经发生(AHN),即海马体中神经干细胞分化成新神经元的过程,对抑郁症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研究还表明,Wnt/β-catenin通路在调节海马神经发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藏红花素,作为一种具有显著抗抑郁效果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其在神经发生及抗抑郁机制方面的研究仍需深入探讨。
为了证实藏红花素具有抗抑郁作用,研究过程中对雄性C57BL/6小鼠进行了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藏红花素(12.5或25mg/kg,口服)和氟西汀(20 mg/kg,注射),其中,氟西汀作为阳性对照。经过两周的处理,结果显示,藏红花素组小鼠的不动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图2A),但对中心停留时间和总距离无显著影响(图2B和C)。这表明藏红花素的抗抑郁作用与其对运动活动的影响无关。
此外,研究通过检测雄性小鼠的交配持续时间、交配次数和交配潜伏期,以评估氟西汀或藏红花素处理对小鼠性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氟西汀治疗导致小鼠性功能明显下降(图2D-F),而藏红花素治疗对小鼠的发情周期无显著影响,说明藏红花素在性功能方面的不良反应较氟西汀较小。
神经保护作用:延缓大脑衰老
印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Ajay Kumar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藏红花素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提升记忆、协调性和能量水平,并延长小鼠寿命。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藏红花素在延缓衰老和治疗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功能逐渐退化,这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紧密相关。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肺功能减退、贫血和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氧气供应不足,引发慢性缺氧并加剧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
藏红花素(crocetin)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具有改善线粒体功能的潜力。研究发现,藏红花素通过增加氧气扩散改善了老年小鼠的线粒体功能,提升了它们的记忆、协调性和能量水平,并延长了寿命。对老年小鼠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藏红花素治疗后,结果显示小鼠的记忆行为和运动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治疗组在空间记忆测试中表现更佳,找到食物的时间更短,停留在诱饵臂的时间更长,并减少了错误进入非诱饵臂的次数。
此外,藏红花素治疗组在开放场地测试中活动更频繁,移动距离和速度增加。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藏红花素在脑内浓度较低,且无累积现象。整体上,藏红花素有效改善了老年小鼠的认知和运动功能。
为了探究藏红花素对小鼠记忆行为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对小鼠海马体进行了全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藏红花素治疗引起了显著的基因表达变化,包括上调BDNF、GBBR2、GAD2和DROSHA等与改善脑功能和行为相关的基因,下调HCK、AMIGO3、TOP1MT和LCP1等基因。线粒体电子传递链(ETC)相关基因显著上调,进一步支持了藏红花素改善脑功能的分子机制。
进一步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表明,藏红花素并未改变老年小鼠线粒体基因组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或插入缺失(InDels),显示其抗衰老效果并不依赖于基因组稳定性变化。
研究还发现,藏红花素在缺氧条件下可以降低星形胶质细胞中HIF1α的表达,表明其有助于改善细胞的氧气供应,减少氧化应激。藏红花素处理老年星形胶质细胞后,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内膜蛋白ND5和ND6的表达增加,同时提升了NAD+和ATP水平。这些结果表明,藏红花素能够增强线粒体功能,恢复细胞能量代谢状态。
此外,藏红花素长期治疗不仅提高了心脏、肾脏、肺部和肝脏的ATP和NAD+水平,还显著提升了这些器官的代谢率。虽然没有发现显著的生化和血液学变化(除血小板计数外),但藏红花素治疗改善了小鼠的神经肌肉协调性和抓握力。并且,最显著的是,藏红花素延长了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从744天延长至876天,增加了17.7%。
临床应用前景
藏红花素的抗抑郁作用与5-羟色胺代谢有关。藏红花的副作用,如减少对零食的渴望和情绪升高,可能是体内血清素作用增加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该机制的确切功能。
在食物中使用藏红花将提供与补充剂相同的效果,因为藏红花补充剂是香料的脱水提取物。藏红花没有很高的安全系数,因此在补充过程中应该小心。标准日剂量为30mg,使用长达八周。甚至加倍剂量也可能导致对身体的伤害。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藏红花补充剂的安全水平。在获得更多信息之前,建议进行谨慎的补充。
据报道它具有抗焦虑和镇静作用。也被用作传统波斯医学中的抗抑郁药。
腹腔注射柱头和花瓣(360-1400mg/kg)的藏红花提取物在乙酸扭体试验中显示出镇痛性质,其部分被纳洛酮(一种阿片拮抗剂)阻断,在小鼠中进行热板试验中没有任何影响,这可能表明该提取物非集中地起到镇痛作用。高剂量的藏红花可能在大鼠中具有镇痛作用,尽管使用的剂量和给药方法(注射)使得口服摄入藏红花是否会发生这些结果值得怀疑。
在没有饮食失调但不是控制饮食的超重女性中补充藏红花柱头(每天176.5mg),8周后报告的饥饿减少,并且减少吃零食的次数。藏红花(减少55%),安慰剂(减少28%)。这被认为是适度减少体重(0.96 +/- 0.26kg)的基础。一项关于超重女性的研究指出,与适度减肥相关的吃零食频率和主观饥饿减少。
注射藏红花水提取物(56-80mg/kg)似乎在小鼠中具有抗焦虑特性,而高达560mg/kg的剂量则失去其功效,并且分离的藏红花素(50-600mg/kg)似乎没有效果。在露地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中水提取物的效力似乎与3mg/kg地西泮相当。这种抗焦虑作用已在其他研究中注意到。
藏红花的藏红花素似乎在中度但不低于剂量的小鼠中具有抗焦虑作用。在人类中,一项以双盲方式尝试芳香疗法的研究(乙醇作为安慰剂,在乙醇中稀释的藏红花低于实验的可检测限)注意到暴露于藏红花香气20分钟足以导致温和(约10%)减少STAI评估的焦虑情绪。
大鼠口服摄入150-600mg/kg粗藏红花提取物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少抑郁症状,最高剂量可与100mg/kg氟西汀相媲美。尽管球茎中的主要成分(十八碳二烯酸和十六烷酸)与柱头的主要成分不同,但大多数功效在球茎的石油醚和二氯甲烷提取物或柱头的水提取物中都可见。
藏红花似乎具有继发于藏红花素含量的抗抑郁特性,因为番红花似乎基本上不活跃。一项关于藏红花对抑郁症状的使用的荟萃分析(针对安慰剂或抗抑郁药参考药物)发现,在50mg的五项试验中使用藏红花补充剂指出,在两项研究中,藏红花比安慰剂更有效,尽管将其与参考药物(咪唑和氟西汀)进行比较的研究未能发现效力的显著差异,但藏红花似乎与较少的副作用相关。
至少有一项研究调查了藏红花的花瓣,而不是柱头(花是工业副产品),在抑郁的人群中,每天两次给予15mg藏红花瓣提取物(每粒胶囊300-350μg),相对于氟西汀10mg每日两次进行调查,持续8周以上。两种治疗均导致HAM-D评定量表上抑郁症状的时间依赖性减少,并且相似数量的人群达到抑郁症状减少50%(75-85%)和缓解(25%)。
两项研究,一项针对男性,一项针对女性,研究发现藏红花作为氟西汀的辅助剂可以缓解与氟西汀治疗相关的性功能障碍,同时对其抗抑郁作用没有额外影响。
一项评估200-400mg剂量范围内藏红花补充剂安全性的研究指出,在补充一周后,40%服用较高剂量藏红花的受试者报告情绪升高。一项研究指出,藏红花可以提升健康人的情绪。
由于其潜在的抗炎特性,已经在人类中研究了藏红花以预防迟发性肌肉酸痛(DOMS)。超过10天,39名非活跃的大学生服用300毫克干藏红花,75毫克(每日25毫克,每日三次)吲哚美辛(一种NSAID)或安慰剂。藏红花组保持了运动后24-72小时可以施加的最大等张力和等长力,而安慰剂组的表现减少,而藏红花组在运动后72小时的表现优于吲哚美辛组。与安慰剂相比,藏红花组血浆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肌肉损伤指标)也在24-72小时降低;吲哚美辛组在运动后48-72小时表现相似,但在24小时时与安慰剂更相似。藏红花组的感知疼痛也与吲哚美辛相似;两组患者在48小时和72小时后的平均疼痛感觉接近0分,而安慰剂组的评分为3分至4分左右。运动后24小时,藏红花的表现优于吲哚美辛;藏红花组的疼痛评分约为0.5,而吲哚美辛组的评分约为1.5。
局部施用含藏红花的乳膏可具有防晒性质,其效力可与防晒剂(胡莫柳酯)中常用的药剂相当或更高。
藏红花已被测试其预防或减弱SSRI相关性功能障碍的能力。在受益于SSRI治疗抑郁症但报告性功能障碍的女性中,每日两次补充15mg藏红花柱头提取物(每日3.3-3.5mg藏红花),在自我报告的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中有显着改善。在补充4周后,唤醒、润滑、疼痛改善。对SSRI治疗稳定的严重抑郁症患者也有类似的效果,其中补充相同剂量的藏红花四周可以改善勃起功能和性交满意度。
已经研究过藏红花的视网膜保护性能,因为这是许多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和叶黄素)常见的功能。初步证据表明,暴露于持续强光下的大鼠口服摄取1mg/kg藏红花提取物(柱头)可防止损伤,并且与参考药物(1mg/kg β-胡萝卜素)大致相当。在光照诱导的视网膜损伤的较短时间(2-5天)内,大鼠补充10天似乎比补充更有保护作用。在啮齿动物中,保护作用似乎超出了光诱导的损伤,因为藏红花可以防止亚硒酸盐诱导的白内障形成。
未来展望
基于这些突破性发现,藏红花素有望成为治疗抑郁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选择。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开展,我们期待这种古老的天然药物能够在现代医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