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成大生物狂犬病疫苗新突破
中国药科大学&成大生物狂犬病疫苗新突破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Lyssa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被已感染动物咬伤或抓伤。人类在被感染动物咬伤后,病毒首先在被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侵入神经系统进入脑部,进一步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狂犬病几乎100%致命。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150多个国家和领地存在狂犬病,该疾病每年导致数万人死亡。
中国药科大学:mRNA狂犬病疫苗新突破
中国药科大学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狂犬病mRNA疫苗,该疫苗在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显示出持久而全面的免疫反应。这一突破性进展为狂犬病预防带来了新的希望。
mRNA(信使核糖核酸)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医学工具,近年来在疫苗和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mRNA技术通过将体外合成的mRNA递送至细胞内,指导细胞合成特定蛋白质,从而实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相比传统疫苗和疗法,mRNA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包括设计灵活、生产快速、安全性高等,使其在传染病、肿瘤、罕见病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mRNA技术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mRNA设计与合成:根据目标蛋白质序列,设计并合成编码该蛋白质的mRNA序列。
- mRNA修饰与优化:对合成的mRNA进行修饰和优化,提高其稳定性、翻译效率和递送效果。科学家Katalin Karikó正是因为在mRNA修饰与稳定性优化上的突破,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mRNA递送:将修饰后的mRNA包裹在脂质纳米颗粒(LNP)等载体中,递送至靶细胞。同样,也是Drew Weissman 和 Katalin Karikó这两位科学家,在修饰mRNA以促进其稳定性的同时,创造性地使用脂质纳米颗粒作为载体,以作为递送工具。
- 蛋白质合成:mRNA进入细胞质后,与核糖体结合,指导合成目标蛋白质。
- 发挥治疗或预防作用:合成的蛋白质发挥相应功能,实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国药科大学开发的新型狂犬病mRNA疫苗正是基于这一技术原理。研究显示,该疫苗在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引发了强烈的免疫反应,产生了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这一突破性进展为狂犬病预防带来了新的希望。
成大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上市申请获受理
与此同时,成大生物提交的新狂犬病疫苗上市申请也获得了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受理。这款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采用了先进的细胞培养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主要的手段。在中国,多家公司致力于研发狂犬病疫苗产品。目前市场上已有多款狂犬病疫苗上市,而在研的狂犬病疫苗种类也多达20种。这些疫苗包括人二倍体细胞疫苗、鸡胚细胞纯化疫苗、Vero细胞纯化疫苗和地鼠肾细胞纯化疫苗,其中人二倍体细胞疫苗和Vero细胞纯化疫苗的应用较为广泛。
生产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细胞类型包含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和连续细胞系。其中,人二倍体细胞(如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具有完整的遗传物质,保留了来源细胞类型的大多数特性。相比原代细胞,人二倍体细胞可以在专用的封闭系统中多次扩增传代。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人二倍体细胞作为病毒疫苗最安全的细胞培养基质之一。二倍体疫苗已经证明在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成大生物官网显示,该公司早在2005年已获得一款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的上市批准。这款疫苗在人体接触狂犬病毒后或处于狂犬病毒高风险时,能够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中国在疫苗研发领域的进展
中国在疫苗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防控方面。近年来,中国在疫苗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防控方面。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成功研发了多款新冠疫苗,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等,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还在其他疫苗研发领域取得突破。例如,2024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预防用生物制品5个,包括默沙东的九价HPV疫苗、四价HPV疫苗,复星雅立峰、长春卓谊生物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Vero细胞),以及北京民海生物的水痘减毒活疫苗。这些疫苗的获批上市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也为全球疫苗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药科大学和成大生物的这些新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疫苗研发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全球狂犬病防控提供了新的工具。随着这些疫苗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我们有望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