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山村:7年时间,从5510元到18100元的增收奇迹
张家山村:7年时间,从5510元到18100元的增收奇迹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天成镇张家山村通过发展奶山羊产业和烤烟产业,实现了从省级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转变。2023年,该村奶山羊产业收入达126.4万元,烤烟产值达4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5510元增长到18100元。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天成镇张家山村大力发展奶山羊产业。资料图片
张家山村地处陇县南部浅山区,曾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成立合作社、引进现代化养殖技术、推行规模化种植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从省级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转变。
发展奶山羊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2014年,陇县将奶山羊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首位产业,提出“建设百亿生态乳都、打造全省千亿级羊乳产业龙头县”的目标。张家山村“两委”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借着这一机遇,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羊”经济。
2016年,张家山村依托75万元产业项目资金和陇县的扶持政策,吸收150户贫困户以产业扶持资金入股,成立陇县陇玉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建设奶山羊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奶山羊产业。
2017年年初,第一个千只奶山羊养殖场建成投用;2021年继续扩大规模,千只奶山羊养殖场从1个增加到3个,又陆续添置羊床垫、恒温水箱、直冷式储奶罐,再加上先进的撒料车、现代化的挤奶台等,现代化养殖技术在这里得到广泛应用。
“正是有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这几年,奶山羊从最初300只增加到现在的2100多只。”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虎说,2023年交售的羊奶加上羊羔、羊粪的出售,仅奶山羊一项就收入126.4万元,同时,还吸纳了近20名群众进场务工,带动了全村玉米、苜蓿等饲料作物的种植。为此,很多村民也把奶山羊称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推行烤烟规模化发展,实现产业多元化
在发展奶山羊产业的同时,张家山村积极推行烤烟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立陇县鹏程烤烟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组建技术服务队和机械服务队。一方面,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实操演练等,解决村民烤烟种植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合作社投资300多万元购买旋耕机、覆膜机等大小机械185台,从根本上解决育苗、打穴、覆膜、移栽、施肥等环节的费工费时问题。
在合作社带动下,张家山村烤烟产业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优质化发展,效益翻番。2023年张家山村种植烤烟1130亩,产值达410万元。
创新集体经济分红机制,激发群众发展动力
张家山村在强化产业服务的基础上,探索推行集体经济分红机制,助力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村上集体经济分红按照4个类别进行,一是按股分红,占比15%;二是按参与集体劳动情况分红,占比55%;三是产业分红,凡是家里有主导产业的村民,栽植烤烟20亩以上、养牛4头以上、养羊10只以上、种植药材5亩以上的均可分红,分红占比15%;四是65岁以上老人分红占15%等。这一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特色产业的壮大。”张立虎说,2023年陇玉养殖专业合作社、鹏程烤烟专业合作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3个合作社共收入312万元,盈利56万元。
目前,张家山村形成以奶山羊、烤烟为主导,以苹果、核桃、中药材、家禽等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村上75%的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或产业发展,真正实现把群众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5510元,增长到2023年的18100元。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张家山村先后投资260多万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乡村“颜值”大幅提升。如今,走进张家山村,道路干净整洁,处处见花草,满眼是景观,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努力增加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让产业发展的路越走越宽,群众生活越来越好,努力把张家山村打造成环境美、产业兴、群众富的一流美丽乡村。”张立虎信心满满。
本文原文来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