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失眠竟如此伤身?
心理失眠竟如此伤身?
“从周天开始失眠,晚上根本睡不着,感觉好像书没背完,心理压力巨大,安慰自己先睡但还是睡不着,到天亮才开始睡,9点睡到11点,四天加起来睡不超过20小时……”这是一位网友的真实经历,也是许多现代人正在面临的困扰——心理失眠。
失眠,这个看似简单的词,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身心问题。许多人认为失眠就是睡不着,但其实并非如此简单。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调查,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意味着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而失眠人群中,以90后、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睡眠问题最为突出。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失眠呢?失眠不能单纯凭睡眠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还需要看是否影响了白天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如果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那就可能是失眠的情况了:
- 入睡困难,上床后30分钟之内不能入睡
- 维持入睡状态困难,睡眠过程中老是醒过来,并且时间超过40分钟,或者醒后比较难入睡
- 出现早醒情况,比平时或期望的时间早半个小时醒过来
- 睡眠质量下降,起夜频繁,白天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
- 每周如出现3次以上,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导致失眠的成因中约有一半以上是心理的原因,如情绪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压力、焦虑担心等负面情绪。特别是当下,工作压力、情绪问题成为当代年轻人失眠的主要“杀手”。很多人刚开始都只是短暂的一两天睡不好,接着一步步加重,睡觉时会越来越紧张,对周围的声音、光线也愈发敏感,甚至晚上一看到床就感觉紧张,担心今晚又要睡不着了……
心理失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长期失眠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问题,同样会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危害,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失眠还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使我们变得疲惫不堪、难以应对日常工作挑战。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失眠往往源于心火亢进、肝气郁滞、脾胃功能不协调等内在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常由饮食无度、情绪不畅、过度劳累等外部诱因触发。中医理论认为,心脏作为精神活动的中枢,对思维与睡眠起着主宰作用。当心火过于旺盛,心神便难以安定,从而难以入眠。肝气郁结同样是诱发失眠的重要因素。肝脏负责疏通气机、调节情绪,一旦肝气郁结,情绪便易波动,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面对心理失眠,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
深呼吸与冥想: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放松技巧,可以帮助你迅速缓解焦虑情绪。你可以尝试闭上眼睛,深深地吸气,然后慢慢地呼气,每日重复数次。这样的深呼吸可以帮助你放松身心,减轻紧张感。冥想则是一种更深入的放松方法,可以帮助你清空杂念,专注于当下。
合理饮食与运动: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同时,适当的运动可以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情绪。你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游泳等,让身体得到放松和舒缓。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改善失眠问题至关重要。你可以尝试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在每晚相同的时间入睡和起床,帮助调整生物钟。同时,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如调整房间温度、光线和声音等,使之更加适宜休息。在睡前1小时避免进行刺激性的活动,如看手机、电视等,以免干扰睡眠。
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缓解焦虑与失眠问题非常重要。你可以尝试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不要过于苛求自己,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失败。调整心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专业帮助:当自我调节对焦虑与失眠无效时,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寻求专业帮助至关重要。心理治疗师和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能针对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也可辅以中医治疗方法。
心理失眠不仅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它会导致脑功能受损、免疫系统下降、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甚至影响生活质量。长期心理失眠会使我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甚至增加患认知障碍症和慢性疾病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心理失眠问题,通过建立良好睡眠习惯、放松身心等方式来改善睡眠质量,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让我们从今晚开始,给大脑一个好眠,为自己一个健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