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环境污染为什么这么严重?印度人为什么不重视卫生?
印度环境污染为什么这么严重?印度人为什么不重视卫生?
印度的环境污染和卫生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尽管印度经济持续增长,但其环境状况却未见明显改善。本文将从文化信仰和社会管理系统等角度,深入探讨印度环境问题的根源。
前段时间,湾湾飞行员吐槽印度的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爆火,吐槽过程中虽然“含妈量”极高,语言也诙谐幽默,但吐槽内容却一点也没夸张,真实的印度就如该飞行员所描述的那样,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垃圾,随地大小便也是家常便饭,恒河水更是常年黑不见底,杂乱不堪的街道上到处都响着刺耳的喇叭声,但印度人仿佛听觉神经麻木了一样,完全置若罔闻。
人们不禁要问,二十一世纪都已经过去五分之一了,且印度对外宣称的GDP也已经排名世界第五了,但为什么这个国家还会如此的脏乱差呢?印度近些年一直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但整个国家如此脏乱差为什么不加以改善呢?难道这个国家的人民天生就不爱干净吗?其实,从文化信仰上来看,印度人还是比较看重洁净的,且洁净观念早已经渗入到了思想,这一点从他们的厕所文化、洗漱文化、恒河沐浴文化中都可以看出。以厕所文化为例,印度人上完厕所后,很少使用卫生纸,而是先用左手清洁,再用水来进行清洗。因为在印度人眼中,卫生纸做不到彻底清洁,只要如厕后没有使用水,清洁过程就不够完整,就无法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这凸显了印度人特别重视清除体内不洁物质的心理。但这种清洁文化注定只能停留在思想信仰层面,而无法转移到整个国家的卫生环境上,去印度的公厕看一看,简直是惨不忍睹。原因很简单,别看印度人口多,但整个国家的厕所、垃圾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却缺少人员维护,而这一切都与印度的社会管理系统有关。
1947年印度独立时,第一任总理主张解散英国继承下来的帝国“铁饭碗”制度,希望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管理系统,以推动国家变革发展。但因为内部意见不统一,最终没有解散成功,印度的社会系统还是与以前英国殖民时一样,侧重维持控制而不是发展变革。整个国家采用三级“铁饭碗”体系,雇用了约1850万的铁饭碗人员。其中,中枢一级层面雇用了约340万人,州二级层面雇用了约721.8万人,一二级辅助机构雇用了约581.4万人,而与普通公民打交道最多的城市三级层面,却只雇用了205.3万人。这意味着,每1个直接为居民服务的三级铁饭碗人员,有5个人对其发号施令。即便城市修建了公共厕所,也没有有效的组织来进行清洁,污水处理系统也是如此。换句话讲,印度的社会管理系统,大部分人的作用是发号施令,而不是服务执行,有明显的集权性质。
当然了,印度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早在1952年,就启动过社区发展计划,希望通过人民的力量改变社会环境。全国所有地区被划分为若干个“发展区”,并分别任命“区发展官”进行负责,但这种雄心勃勃、理想性质的发展计划与顽固的控制机制相冲突,州一级的铁饭碗抵制与地方铁饭碗分享权力和资源,只运行了很短时间就又回到了旧的、集权式的体系,毕竟当年英国殖民印度的目的是控制印度,而不是改变印度,这种文化短时间很难改变。
2014年时,印度高层又提出了为期6年的“清洁印度”运动,希望从根本上改善印度的卫生环境,为此印度动用了各种宣传手段,向民众强调保持周围环境清洁的必要性,且颁布相关规定,人们不得随地大小便,不得乱扔垃圾,也不得将垃圾丢弃在指定地点以外的地方,但清理厕所,将垃圾从指定地点运走并处理的工作,仍需要三级铁饭碗协调执行,这就又遇到了人手不足问题。
尽管到2019年10月,莫迪宣布印度已经实现“无露天排便现象”。但有一项研究表明,全世界约有10亿人露天排便,其中6.26亿人生活在印度,这么看来印度人的清洁观念,似乎还是只停留在了信仰思想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