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代女性贞操观的惊人转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44:2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代女性贞操观的惊人转变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开放的时期,女性在贞操观念上展现出了与其他朝代不同的特点。在唐代,女性改嫁的现象较为常见,甚至皇家公主也不例外。这一现象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贞操观念的独特态度,与后来的宋代形成了鲜明对比。

01

唐代女性改嫁现象

在唐代,女性改嫁不仅被社会所接受,甚至在皇室中也屡见不鲜。据史料记载,唐代已婚公主中,有27人曾两次改嫁,3人甚至三次改嫁,占全部已婚公主的比例高达23%。这种现象在其他朝代是难以想象的。

除了皇室公主,普通女性改嫁的现象也相当普遍。例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提到的琵琶女,就是一位改嫁的女性。她在诗中自述:“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这段描述展现了唐代女性在改嫁后的不同生活境遇。

02

与宋代的对比

与唐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宋代对女性贞操的要求变得极为严格。据研究,宋代已婚公主41人中,仅有2人改嫁,占比不足5%。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女性贞操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宋代理学家如程颐等人倡导“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对女性改嫁持严厉反对态度。然而,这种道德高调并未成为社会主流。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亲身经历可以说明这一点。朱熹好友郑鉴去世后,其妻陈氏意欲再嫁,朱熹虽曾试图劝阻,但最终陈氏还是改嫁给了士大夫罗点。这一事例表明,即使在理学盛行的宋代,女性改嫁仍被社会所接受。

03

原因分析

唐代之所以形成这种相对开放的贞操观,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女性地位相对较高,这为女性改嫁提供了社会基础。此外,唐代经济繁荣,城市生活活跃,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生活选择。

从法律层面来看,唐宋政府均没有颁发过压制民间女性改嫁权利的法令。相反,宋政府在某些方面还放宽了对女性改嫁的限制。例如,北宋元祐年间,宋政府发布了一条新的法律:女子在父母或丈夫的丧期内,倘若贫乏不能自存,只守孝一百日即可嫁娶。这种规定体现了对女性生存权利的尊重。

04

历史意义与影响

唐代女性贞操观的独特性,不仅体现了唐代社会的开放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女性地位的复杂变迁。唐代对女性改嫁的宽容态度,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生活选择,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然而,这种开放性并未能延续到宋代,反而在理学的影响下走向了反面,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唐代女性贞操观的转变,是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历史并非简单的线性进步,而是在曲折中前进。唐代的开放与包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也为我们今天倡导性别平等提供了历史的参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