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告别拖延,用行动力开启成功之路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16:5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告别拖延,用行动力开启成功之路

“不要等到准备完美再开始,可以边干边提高!”这句话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人习惯于等待所谓的“完美时刻”,却往往在等待中错失了机遇。事实上,真正的成功往往来自于不断的实践和改进。正如宋志平先生所说:“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决定了你是企业家还是职业经理人。

01

从实践中学习:宋志平的“边干边提高”之路

宋志平先生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新出的《有效的经营者》一书中,分享了自己40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他从“运动员”到“教练员”,通过边学边干边思考,最终成为了一名有效的经营者。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最令人钦佩的是他带领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这两家企业分别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壮举。中国建材的营业收入从20多亿增长到2700亿,国药集团从360亿增长到2500亿。这些成就的背后,正是“边干边提高”理念的生动体现。

02

为什么我们总是等待“完美时刻”?

心理学研究表明,拖延症并非罕见现象。有研究者发现,青少年群体中存在拖延现象的比例约为40%,大学生中该比例约为70%-80%,普通成人群体中,该比例约在15%-20%之间。拖延行为虽然不能被定义为疾病,但严重的拖延行为不仅会大大降低个体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质量,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降低个体的自信水平和幸福感,从而增加个体罹患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陷入“等待完美时刻”的陷阱呢?心理学家给出了一些解释:

  1. 信心不足和完美主义:当我们面对一项任务时,如果感到毫无头绪,就会产生不想干的想法。另外,当一个任务来临时,我们通常想完美地完成它,想准备得比较完美了,一切准备得比较充分了,再开始行动。

  2. 讨厌被人委派任务:很多时候,当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非常有积极性。当别人交代你做什么,你反而不想做了,总感觉有一股无形的压力,而你就会习惯性的对抗。别人越是要求你做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用自己的行为表达不满。

  3. 注意力分散:互联网时代,从工作到娱乐只隔着一个网页,你面对的也是“注意力”的竞争。比如你看书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看抖音,一冲动就会切换到短视频。这类拖延者就像狗熊掰玉米一样,容易被周围的各种事物吸引。

  4. 目标太过遥远:当一个目标太遥远,自己觉得根本完不成的时候,就会感到沮丧,缺乏动力。我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轻松和愉悦,而忽视了长期目标。因为未来结果难以预见,只能被当下的欲望所驱使。

03

如何克服拖延,开始行动?

  1. 立即行动:当你要去做这件事,不要去想能否把事情做成,也不要去想会遇到的阻力。倒数5秒,开干就完了。

  2. 夺回控制权:这个在工作中很常见,当同事或者领导安排你做事时,不要把它当成是“被安排”,当成是自己的挑战,拿到属于自己的掌控权。

  3. 简化目标:在做一件事时,目标越简化越容易成功。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阻力最小原则。就是人们都习惯走阻力最小的路。因此,直接把目标拆解成更具体、简单易执行的步骤。

  4. 成为深度工作者:如果你是注意力分散造成的拖延,那么一定要成为“深度工作者”。专注在一个工作中,一次处理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自己被周边信息打断。

04

在行动中学习与成长

行动不仅仅是完成任务的过程,更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宋志平先生在《有效的经营者》一书中提到,创新并不神秘,它既有规律可循,也有模式可依。创新模式包括自主创新、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持续性创新、颠覆性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这些创新模式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行动可以带来反馈和调整的机会。通过实践,我们可以获得实际经验,及时调整策略以优化结果。正如德鲁克所说,创新是有目的地寻求机遇的过程,有目的的创新甚至能减少90%的风险。在行动中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最终实现目标。

05

行动力才是成功的王道

“行动力才是成功的王道。”这句话来自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它提醒我们,再完美的计划,如果没有行动,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将想法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创造价值和实现自我提升。

所以,不要再等待所谓的“完美时刻”,立即行动起来吧!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你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信心都在不断提升。让我们一起抛弃拖延的习惯,勇敢迈出第一步,用行动力书写属于自己的成功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