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风险管理:从国际SOS建议看行业健康发展
教育培训风险管理:从国际SOS建议看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教育培训行业的快速发展,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期,国际SOS发布了一份关于“旅游+教育”产业的风险管理策略提示,呼吁教育机构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加强风险管理。这一提示不仅适用于传统的旅游活动,也为教育培训行业提供了重要的风险管理启示。
教育培训行业具有其特殊的风险特征。首先,政策监管风险是行业面临的首要挑战。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科类培训的时间和内容受到严格限制,校外培训机构在资金使用、教学质量及合规运营等方面也面临更高的要求。这些政策变化对机构的业务模式和盈利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预付费模式下的信用风险尤为突出。[[1]]中提到的案例显示,不少教培机构存在“卷款跑路”的现象,导致家长预付的学费难以追回。例如,知名早教机构金宝贝在南京的3家门店同时关闭,家长们的预付课费动辄数万元,至今无着落。这类事件频发,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破坏了行业的整体信誉。
对于涉及海外活动的教育培训项目,如研学旅行、学术交流等,风险更为复杂。[[2]]指出,中国多地政府已开始严查中小学海外研学项目的意识形态风险,强调要避免“推崇西式政体、美化西方文明”的内容。此外,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通知[[3]]也强调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要求旅行社选择具备资质的供应商,对研学旅游产品进行安全评估,并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这些风险,国际SOS提出了五大主动风险管理策略,为教育培训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全面的出行前风险评估:教育机构在组织海外活动前,应充分评估目的地的安全和医疗环境,了解学生的特殊需求,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对于有特殊医疗需求的学生,应提前确认目的地的医疗资源是否充足。
提供出行前的健康与安全信息:机构应向参与者提供详细的当地习俗、文化敏感性、健康与安全规定以及紧急程序等信息。同时,确保所有参与者都配备了必要的通讯工具和资源,以便在多样化的环境中保持联系。
部署全面的传染病控制计划:特别是在全球疫情背景下,教育机构需要实施严格的卫生规章程序,准备应对疫情爆发情况,并确保获得适当的医疗资源。这包括确保所有参与者接种最新疫苗,提供必要的抗疟疾药物等。
配备事故管理规章和全天候支持能力:旅行领队应具备与当地供应商协调的能力,能够获取可靠的信息和资源来处理意外情况。机构还应建立全天候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任何时间都能为参与者提供必要的支持。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重视参与者的心理健康,对学校员工、教师和同伴小组进行心理急救培训。通过提高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和员工更好地应对文化适应、心理焦虑等挑战。
这些策略不仅适用于海外研学活动,也可以为国内教育培训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借鉴。例如,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师资和课程质量的把控,避免因教学质量不达标而引发的纠纷。同时,通过透明的财务管理机制和合理的退费政策,降低预付费模式下的信用风险。
然而,要真正实现教育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仅靠机构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家长和学生也应提高风险意识,选择正规渠道报名参加培训项目,避免盲目追求低价或过度营销的课程。
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通过建立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机制,教育机构、家长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才能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