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布地热开发规划,环保措施成最大亮点
河北发布地热开发规划,环保措施成最大亮点
近日,河北省正式发布《河北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未来几年的地热资源开发指明了方向。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规划》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措施,旨在实现地热资源的永续清洁利用。
丰富的地热资源
河北省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平原区的保定、衡水、沧州、廊坊等市及部分山区县。截至2020年底,全省地热探矿权达59个,采矿权281个,矿区内地热井共624眼(开采井378眼,回灌井246眼),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为3174万立方米/年,其中大型矿山占比41%。
平原区地热资源覆盖面积5.6万平方千米,占平原区总面积的76.5%,主要包括明化镇组、馆陶组和基岩三层热储,埋藏深度普遍超过1000米。井口水温一般在40~90℃之间,最高可达130℃;地热流体理论可开采量为9.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热量达200.3万亿千焦/年,相当于标准煤1138.2万吨/年。
山区地热资源则呈点状或带状分布,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常见于平山县、怀来县等地。热水温度多在40~60℃,最高可达97℃;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1680万立方米/年,可开采热量3.3万亿千焦/年,相当于标准煤11.2万吨/年。
环保新规亮点
《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多项创新措施:
加强回灌技术研究:回灌是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技术。《规划》要求加大回灌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回灌效率,确保地热水位稳定。例如,南宫市城区地热采矿权项目就明确要求全部尾水回灌,以保护地下水资源。
推进节约集约开发:《规划》强调要优化地热资源开发布局,避免无序开发和资源浪费。通过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开发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建立地热规模化开发利用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地热开发模式。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还能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强化监管和监测:建立健全地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加强对地热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同时,建立地热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地热资源开发情况,确保开发活动符合环保要求。
实施案例
南宫市城区地热采矿权出让项目是《规划》实施的一个典型案例。该项目规划面积25.3平方公里,预计年开采量339.61万立方米,资源储量达4.61×1010MJ,将用于供暖,并要求全部尾水回灌。这一项目不仅体现了地热资源的规模化开发,还严格落实了环保要求,为其他地区提供了示范。
发展前景
根据《规划》,未来几年内,河北将继续加大地热资源勘查力度,优化开发利用布局,推进重点工程实施,同时强化监管和监测,确保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体来看,河北省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清洁能源转型背景下,有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关键力量。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地热能开发将逐步向规模化、清洁化方向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