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或致千万人死亡,抗生素滥用敲响全球警钟
2050年或致千万人死亡,抗生素滥用敲响全球警钟
近年来,我国通过一系列措施,使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大幅下降。但仍存在个别医疗机构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如山西代县和平医院和安徽淮南市寿县正阳关镇镇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违规案例。此外,线上平台抗生素购买管理不严,也为滥用提供了便利。文章分析了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包括医师诊疗水平、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公众用药意识误区等。专家建议通过专业化管理、培训和健康科普等措施来规范抗生素使用。这些信息对于了解盐酸环丙沙星片的滥用现状和耐药性危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耐药性危机的严重性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问题会导致高达1000万人死亡。如果任其发展,可累计造成10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调查显示,进入环境中的抗生素会给环境中的微生物施加选择压力,诱导ARBs的出现及ARGs水平基因转移,从而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滥用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滥用现象包括不必要使用、过度使用和错误使用。滥用原因包括医生诊疗水平不足、医院管理不到位、公众认知误区等。一些医务人员为了规避责任而为低概率感染风险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业内人士说,受监管缺失、医生知识储备不够等因素影响,基层医院在这方面问题更加突出。
正确使用方法和建议
应严格遵循医生指导,按疗程合理用药,避免自行延长用药时间或加大剂量。同时,要提高公众规范使用抗生素的意识,澄清抗生素使用中的一些误区,纠正不合理的用药观念和用药习惯。
“专业化是抗菌药物管理的根本。”王选锭认为,医院应建立一支专业管理团队,同时在流程改造、信息化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观念和诊疗能力十分迫切。目前,国家要求定期开展抗菌药物处方权规范化培训。但有卫生系统人士反映,一些培训流于形式,成了“走过场”,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和专业针对性,临床指导性差。“应进一步优化培训形式、内容,加强培训力度和精准度,力求实效。”业内人士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表示,当前我国抗生素管理在销售渠道还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网络销售处方药乱象频出、监管难度大。相关部门应加强常态化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完善对第三方平台的约束机制,督促其负起主体责任。
健康科普也需持之以恒。段金菊等专家表示,要提高公众规范使用抗生素的意识,澄清抗生素使用中的一些误区,纠正不合理的用药观念和用药习惯。“要让大家知道,滥用抗生素不仅可能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会引发过敏、肠道菌群失调、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还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快速发展,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失效,在未来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