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小学:以创新课程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巴蜀小学:以创新课程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月2日至3日,第二届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重庆召开。此次大会以“人生·教育·责任——聚焦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为主题,汇聚了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40多位专家学者及30余所实践样本校,共同探讨教育改革新理念和创新课程。作为国家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定点联系的四所小学之一,重庆市巴蜀小学在大会上分享了其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巴蜀小学:90年教育探索的积淀
巴蜀小学创建于1933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校。学校以“创造教育”为办学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巴蜀小学拥有一支以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为主的骨干教师队伍,这些教师有力地推动着学校的教育改革。
巴蜀小学党委书记马宏在大会上强调,学校始终坚持“创造”与“实验”的教育理念,通过课程改革和系统观念规划学校战略,努力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创新课程改革:从“学科+”到“线上巴蜀”
在课程改革方面,巴蜀小学持续深化“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教学成果。全体教师历经四年集中研发升级了以“学·教资源研究应用”为核心的“线上巴蜀”,通过技术赋能,以工具撬动学习、以资源实现自主、以协同提升品质。
“线上巴蜀”是集备课、教学、学习、评价、教研于一体的“中央厨房”式全学科组、全年级、全单元、全课时覆盖的结构化资源和课堂教学工具,促进“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助推综合育人的整体解决方案。
平台拥有海量优质资源,学校教师团队研发了覆盖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体育、信息科技、劳动、综合实践、班队、心理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等每个学科(组)、每个年级的共创资源,包含“单元资源”和“课时资源”,被誉为“学科+”教学成果特等奖的数字版。
教育成果:从课堂到公益
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手段联动城乡,“线上巴蜀”有效促进了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据了解,巴蜀小学持续开展“中国好老师 巴蜀公益行”“1+1+N教育文化互助活动”、重庆市人社专家服务团马宏团队服务石柱县乡村学校等活动,组建共同体扩大受益学校,牵手市内外学校,共享巴蜀小学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源。
巴蜀小学的教育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和数字化建设上,还体现在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中。学校通过举办思政动画片《小萝卜头》首映式等活动,将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传承革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巴蜀小学的教育实践证明,通过创新课程改革和数字化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因材施教。其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