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爱不停》定档:32位嘉宾共赴“阖宫家宴”,《甄嬛传》IP再续新篇
《甄嬛爱不停》定档:32位嘉宾共赴“阖宫家宴”,《甄嬛传》IP再续新篇
2011年首播的《甄嬛传》已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座丰碑,其精良的制作、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更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持续保持热度。如今,这部经典之作再次迎来新的篇章——衍生综艺《甄嬛爱不停》即将上线,引发广泛关注。
节目亮点:创新与怀旧的完美融合
《甄嬛爱不停》由优酷和春羽影视联合出品,导演郑晓龙携原剧演员孙俪、陈建斌、蔡少芬、蒋欣、陶昕然、斓曦、张晓龙等重聚,阵容强大。晚会包含经典片段陪看、金曲歌舞、剧中场景再现、主创访谈等环节,引发观众热议和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晚会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重聚,更是一次创新性的尝试。节目组巧妙地将经典元素与现代综艺形式相结合,通过游戏设定和演员互动,成功唤起观众对《甄嬛传》的记忆。例如,在《焕新环游传》中,皇后娘娘召唤安小鸟来助自己一臂之力,“最强辅助”曹贵人第一个解出密码,苏公公带着奖品“金瓜子”姗姗来迟,浣碧也是借此机会剪上小像了……每一个游戏设定都让人梦回《甄嬛传》。
观众期待:从线上到线下的狂欢
消息一公布,《甄嬛传》晚会优酷、微博双端预约人数迅速破百万。话题“甄嬛传晚会官宣孙俪”登顶微博热搜总榜、小红书热点榜,随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被公布,32位嘉宾“共赴阖宫家宴”的热度不减。“这才是真正的‘熹妃回宫’”“久闻宫中娘娘各有所长,今日可要大开眼界了”“难为导演把你们一个个搜罗起来”…… 评论区金句频出,网友纷纷用熟悉的情节和台词造梗。
“为什么不邀请我?我可能比主角团更懂剧情!”早已将《甄嬛传》倒背如流的“甄学家”们在社交媒体上积极票选晚会节目单——“想看嬛嬛跳《惊鸿舞》”“四郎版《APT》”“安小鸟来一段冰嬉吧”……
“十年前读初二的时候,我就迷上了《甄嬛传》,今年去看晚会,是赴我和《甄嬛传》的十年之约。”《甄嬛传》晚会开票那天,上海的于女士早早定好了闹钟,毫不犹豫购买了1280元的门票并安排了去澳门的行程。
IP开发:从版权到跨界合作的商业奇迹
《甄嬛传》的持续火爆和多元化的IP开发,展示了其强大的商业价值。截至2025年1月,《甄嬛传》在乐视视频的累计播放量已达116.7亿次,豆瓣94万人打出9.4高分。《甄嬛传》被网友奉为“当代人的电子榨菜”。“每个社交平台上,都有‘甄嬛宇宙’。”一位资深剧迷说,从“用显微镜看剧”的细节剖析,到各类表情包、谐音梗、模仿秀的二次创作,正如网友戏言“人类对《甄嬛传》的开发程度不足百分之一”,《甄嬛传》就像一座自带流量的内容富矿,“它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承载了我们的青春记忆,激发了我们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乐视网早在2011年购得《甄嬛传》独家网络版权,后虽因经营困境分销至其他平台,网友仍调侃“《甄嬛传》是乐视的‘养老剧’”。不久前,乐视在其2024年数字化营销合作伙伴大会上提到,“超级IP《甄嬛传》的年度授权商品和服务GMV已达到数亿元”,《甄嬛传》IP已与涵盖游戏、餐饮、美妆、服饰、潮玩、珠宝、数码、宠物等领域的数十家品牌开展跨界合作。
挑战与机遇:如何保持IP的持久吸引力
然而,经典IP的衍生开发并非一帆风顺。《焕新环游传》虽然凭借IP热度和原班人马重聚的噱头获得商业成功,但内容质量存在不足,如环节设置敷衍、节奏剪辑糟糕等。这提醒我们,IP开发需要在创新与怀旧之间找到平衡,既要满足老观众的情怀,又要吸引新观众的兴趣。
对于《甄嬛传》这样的经典IP来说,如何保持持久吸引力是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需要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如推出衍生综艺、主题晚会等;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内容质量,避免过度消费情怀。同时,IP开发还需要关注观众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保持IP的生命力。
未来展望:从内容到产业的协同发展
《甄嬛传》的成功为影视产业带来了新的启示。它不仅是一部文化现象级作品,更凭借其持久热度和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为乐视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据估算,《甄嬛传》每年为乐视创造约1000万元收益,十年间累计贡献超过一个亿。此外,其IP授权商品和服务GMV已达数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商业潜力。
随着《甄嬛爱不停》的上线,我们可以期待《甄嬛传》IP将带来更多创新性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这也为整个影视产业提供了新的借鉴:如何通过内容创新和产业协同,实现IP价值的最大化。正如《庆余年2》的成功所展示的那样,跨组织协同和产业链条的深度整合,是实现IP工业化开发的关键。
《甄嬛传》的持续火爆和多元化的IP开发,展示了其强大的商业价值,推动了影视产业的发展。随着《甄嬛爱不停》的上线,我们可以期待《甄嬛传》IP将带来更多创新性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这也为整个影视产业提供了新的借鉴:如何通过内容创新和产业协同,实现IP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