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兰父亲捐肾救女,尿毒症早期信号别再忽视
小兰父亲捐肾救女,尿毒症早期信号别再忽视
2024年3月12日,一场特殊的手术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24岁的杨胜兰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医生正在将她父亲的右肾移植到她的体内。这是她生命中的第二次“诞生”——49岁的父亲陈寿金,用自己的一颗肾,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小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父爱和生命接力的感人故事,同时也敲响了一个警钟:尿毒症,这个曾经被认为是“老年病”的疾病,正悄然年轻化。更令人担忧的是,它的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直到病情发展到晚期才被发现。
尿毒症的早期信号,你注意到了吗?
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表现,由于肾功能严重受损,体内的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导致一系列中毒症状。然而,肾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它的病变往往在悄无声息中进行,早期症状很容易被忽视。
口臭:身体的“报警器”
小兰在确诊前,经常感到恶心,食欲不振。这其实是尿毒症的典型症状之一。当肾脏无法有效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时,这些废物会通过呼吸排出,导致口腔出现难闻的氨味。这种特殊的口臭,是身体发出的重要预警信号。
皮肤瘙痒:不只是干燥
尿毒症患者常常会感到皮肤瘙痒,这并非简单的皮肤干燥。由于肾功能受损,体内的钙磷代谢失衡,毒素积聚,会刺激皮肤神经,引起持续性的瘙痒。如果发现应及时就医,不要单纯以为是皮肤问题而延误治疗。
尿量变化:不容忽视的细节
小兰在确诊前还出现了尿量减少的情况。正常成年人每天的尿量约为1500毫升,如果发现尿量明显减少,或者夜尿增多,都可能是肾功能异常的信号。此外,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且久久不散,也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现,需要及时检查。
除了上述症状,尿毒症还可能表现为乏力、水肿、高血压等。这些症状往往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认为是疲劳或普通疾病,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年轻人,也要提高警惕
“我这么年轻,怎么可能会得尿毒症?”这是很多年轻患者在确诊时的第一反应。然而,数据显示,尿毒症正悄然年轻化。《中国肾脏疾病年度科学报告》显示,平均每10个尿毒症患者中,就有4个是10-30岁的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得尿毒症?不良生活习惯是重要诱因。25岁的小张是一名程序员,长期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经常吃高油高盐的外卖。在一次感冒后,他出现了恶心、食欲减退、四肢无力等症状,但并未重视。直到出现少尿、双腿浮肿,才去医院检查,结果血肌酐已高达550μmol/L,被诊断为尿毒症,需要终生透析。
如何预防尿毒症?
定期体检:尿蛋白是肾病的重要预警信号。如果体检发现尿蛋白阳性,必须高度重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要定期监测肾功能。
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油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关注身体信号:如果发现口臭、皮肤瘙痒、尿量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定期检查肾功能。
小兰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父爱的伟大,也让我们意识到,关注肾健康,预防尿毒症,刻不容缓。定期体检,关注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不要等到病情严重才追悔莫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健康,关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