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白起与范雎:战国权谋大战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56:3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白起与范雎:战国权谋大战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赵国40万降卒被白起坑杀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战国。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秦国的霸业,也成为了白起与范雎这对权谋对手命运的转折点。

01

白起:战神的辉煌与陨落

白起,这位被誉为“战神”的军事天才,一生指挥大小战役70余次,无一败绩。他的军事才能在伊阙之战中初露锋芒,以少胜多,击败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中,他攻克楚都,迫使楚王迁都;而在长平之战中,他围歼赵军40余万,重创赵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正是这场奠定秦国霸业的长平之战,成为了白起悲剧命运的开端。战后,白起主张乘胜追击,一举灭赵。但这一主张却与范雎的“远交近攻”战略产生了冲突。

02

范雎:政治家的权谋与野心

范雎,这位出身寒微的魏国书生,凭借过人的智谋和政治手腕,成为了秦国的宰相。他提出的“远交近攻”战略,不仅帮助秦国巩固了实力,还成功削弱了其他六国的势力。范雎在秦国政坛的崛起,为他赢得了秦昭王的信任和重用。

在长平之战后,范雎担心白起功高盖主,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开始在秦昭襄王面前诋毁白起。他利用白起拒绝出征邯郸的机会,成功说服秦昭襄王剥夺了白起的兵权。最终,在范雎的不断诋毁下,白起被赐死,结束了自己辉煌而悲剧的一生。

03

权谋斗争:从长平到邯郸

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乘胜追击,一举灭赵。但范雎却认为,赵国虽败犹强,不宜过早决战。他建议秦昭襄王接受赵国割地求和的提议,以避免过早消耗秦国的实力。这一建议与白起的主张产生了直接冲突。

面对范雎的反对,白起坚持己见,主张立即进攻赵国。但秦昭襄王最终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决定接受赵国的割地求和。这一决定不仅让白起感到失望,也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几个月后,赵国在得到喘息之机后,开始反攻。秦昭襄王再次召白起出征,但此时的白起因对朝廷的失望和对战局的判断,拒绝了出征的命令。这一举动成为了范雎攻击白起的把柄。范雎在秦昭襄王面前不断诋毁白起,最终导致白起被赐死。

04

历史的启示:权谋与人性的较量

白起与范雎的权谋斗争,不仅是战国末期秦国政坛的一场较量,更是权谋与人性的深刻体现。白起的悲剧,源于他对军事胜利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政治权谋的忽视。而范雎的成功,则在于他深谙宫廷斗争的法则,善于利用政治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是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也难以逃脱政治权谋的束缚。白起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战国时代权谋斗争的必然结果。在那个充满野心与权谋的时代,只有那些既能征善战,又精通政治的将领,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白起与范雎的故事,至今仍令人唏嘘不已。它不仅展现了战国时期权谋斗争的复杂性,也揭示了人性在权力面前的挣扎与抉择。这段历史,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权力与人性的永恒冲突,提醒着后人:在追求胜利的同时,也要警惕权力的陷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