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屏幕距离”到Apple Watch:苹果的数字健康管理之道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22:3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屏幕距离”到Apple Watch:苹果的数字健康管理之道

苹果推出了一项看似“反iPhone”的功能——“屏幕距离”,它要求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保持30厘米的距离。这个功能引发了用户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是苹果对用户健康的关怀,也有人觉得它过于烦人。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功能背后的故事,以及苹果在数字健康管理方面的整体思路。

比用户还关心眼睛的iPhone,请不要再“烦人”了

iPhone 或 iPad 与眼睛的建议距离为 30 厘米。这个功能隐藏在“设置”的“屏幕使用时间”中,一旦开启,它就会像纪律委员一样时刻监督你的使用习惯。

不管手机是横着还是竖着,当检测到距离过近时,“屏幕距离”提醒会突然占据全屏,迫使你将手机放在警戒线外。这个距离虽然对眼睛友好,但对身体的其他部位却不太友好。用户需要将手臂伸直,姿势看起来更像是在自拍,在公共场合可能会被误解为老花眼。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个提醒是自动弹出的,但要关闭它却需要手动操作。当距离达到要求后,“继续”按钮才会亮起,用户才能继续使用手机。据网友反映,这个功能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玩王者荣耀时被提醒,导致游戏被打断;在发送微信语音时弹出提醒,导致未说完的话被发送出去。

不过,一位眼科专家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采访时提醒大家,“屏幕距离”功能虽然有总比没有好,但它可能只是把问题简单化了。真正重要的是限制屏幕时间,享受户外和自然光。如果长时间盯着手机,无论距离远近,眼睛都会感到疲劳。

更健康地玩手机,可能是个矛盾的愿望

其实,“屏幕距离”并不是一项新功能,它早在2023年9月的iOS 17和iPadOS 17中就已推出。而“屏幕使用时间”功能更是可以追溯到2018年的WWDC大会,当时在iOS 12中首次亮相。这个功能可以详细列出总体的屏幕使用时间、各类应用的使用时长、拿起手机的次数以及收到的通知数量等。

对于自律性较差的用户来说,这个功能可能会带来一些困扰。因为当达到设定的时间限制时,用户可以选择继续使用一段时间,甚至可以通过输入密码来延长使用时间。就连苹果CEO库克也承认,自己在使用这个功能后才发现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远超预期。

“反iPhone”式的交互,维持数字生活的底线

在推出“屏幕使用时间”功能后,库克曾表示,设备本身不会让人上瘾,令人上瘾的是你在上面所做的事情。这话听起来颇有技术中立的味道,但智能手机和交互技术都应该承担责任。2007年iPhone的全触屏界面改变了手机交互,2006年为网页设计的“无限向下滚动”取代了“左右点击翻页”,当这种逻辑被沿用到了短视频,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Hooked》一书中分析了,互联网产品为何让人上瘾。简单来说,产品需要在某个方面解决用户的问题,挠到用户的痒处,并用四个步骤——触发、行动、奖励和投资——把人给钩住(Hook)。比如,我们被某条通知触发,做出查看社交媒体的行动,获得精神的满足,然后使用越多,时间越长,越可能形成习惯。手机上有太多这样的产品,本身是一个大型“Hook”中心。

不过,在“万恶”的智能手机和自罚三杯的“屏幕使用时间”之外,苹果也提供了不少“反交互”的产品和服务,让用户愿意为其生态买单,这是它商业模式的一部分。苹果前首席设计官Jony Ive也谈到过智能手机的屏幕成瘾问题,然后他暗示,另一种苹果产品可以作为解决方案——Apple Watch。

2014年面世的Apple Watch,产品路线是在摸索中不断成熟的。回到起点,《连线》杂志2015年的报道透露,对于Apple Watch存在的理由,内部其实摇摆了很久,最终他们找到了答案:你的手机正在毁掉你的生活。他们希望,手表不像手机那么有“侵入性”,不会也不能让人埋头几个小时,过滤掉所有废话,只提供真正重要的信息。

如今Apple Watch有了更多的功能,这个出发点仍然被保留了下来,和智能手机隐隐相抗。运动、购物、坐公交、接收短信验证码等“轻场景”,手表足以应付。虽然Apple Watch也能使用微信,但接收消息较慢,所以基本不在手表上打开微信,只用短信和电话保持最必要的联系,暂时实现了工作和生活的“硬切割”,告别新消息不断弹出主界面的烦恼。

甚至,Apple Watch还能应急。有一次,方编辑不小心把手机落在滴滴,通过Apple Watch打电话给朋友求助,然后和滴滴客服沟通,最后联系到司机拿回了手机。只带手表不带手机也能满足非常基础的社会生活……Apple Watch也可以是一种非智能手机,成了社会生活新底线。

数字成瘾的反面,不是完全舍弃便利,而是让时间被更好地利用,不被产品和工具异化,也不阻隔人与人、人与世界的互动。类似地,去年9月,随着iOS 17的更新,AirPods Pro 2新增了“自适应”降噪模式和“对话感知”功能,前者介于“通透”和“降噪”模式之间,实现“吵闹”和“寂静”的平衡,后者指的是一旦开口说话,耳机音量和降噪效果自动减弱,对话结束后又回归正常。

当下AIGC的热潮里,也有个有趣的现象——很多AI硬件打着取代智能手机、不让你成瘾、不让你忽略现实世界的旗号。特别是两位苹果前高管在2023年11月推出的AI Pin,剔除了手机屏幕,把信息投影在手掌,也把我们和信息的关系从“被推送”改成“抽取”,用户向设备提需求,放大了交互的主动权。AI Pin诞生的部分原因,是为了给iPhone的成瘾问题“赎罪”,创始人一岁的小孩也能模仿“刷”的手势,这让他们有些恐慌。

信息过载、手机成瘾、数字健康之类的问题讨论得太多,但现代人不可能因噎废食,仍然投身于某种设备和生态,辅之以优雅的中间选项和退出机制。从智能手机里的“反智能”功能,到部分代替智能手机但更关心生活的设备,可能正因为技术和信息爆炸,我们才需要更多的“约法三章”,为生活留住从容的底线——离屏幕30厘米、关闭不必要的消息通知、持续玩手机20分钟休息一下……

对于一款智能设备,我们当然希望了解它的性能和设计,以及有没有什么新潮的功能和酷炫的交互。然而最终,它的价值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共度的每一天里,对我们产生了什么影响,能不能让我们尽兴使用和从容抽身。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