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水坡巷:潼关古城的“活化石”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04: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水坡巷:潼关古城的“活化石”

水坡巷,这条全长800余米、呈V字形的古街,静静地躺在潼关古城的南侧。它东靠麒麟山,西望凤凰山,南邻古城墙,西巷口早年对着潼河,地势东高西低,是一条在关中地区乃至我国北方都十分罕见的水街。巷内两侧,明清以及民国民居因势而建,一个个清雅的宅邸名号,在岁月风雨中诉说着往昔故事。

01

历史沿革

水坡巷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潼关古城现存的唯一历史文化街区。2019年8月,被授予首批“陕西省历史文化街区”称号。它的选址建设可谓匠心独运,巧夺天工,它枕山面水,是天人合一的风水宝地,故而,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称其为“北方最完美的山地水街”。

02

文化价值

巷道内保留着众多明清建筑,青砖灰瓦、木雕石刻,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气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巷内的一棵古槐,这棵古槐为清乾隆皇帝巡视潼关时植下,已有260多年树龄,形态如同一条盘踞的龙,匍匐于巷道,遒劲蜿蜒、气势如虹。据当地人讲,这棵“龙槐”树高7米有余,树身粗壮,现在露出地面的仅是一小部分,地下至少还有6米。

更令人称奇的是,巷内居住着一位89岁的老人——杨甲子。他自小在潼关城下长大,家宅后院的土墙,正是旧时潼关城的南侧城墙。“这条巷子里,比我年纪更大的还有不少。”这位老汉说着,用手指向门外不远处的那棵乾隆槐。杨甲子老人对潼关古城的历史如数家珍,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聆听。他用浓重的关中乡音唱起潼关民谣时声如洪钟,没打半点儿磕巴。“潼关城,两头尖,北靠黄河,南靠山……”

03

旅游开发

近年来,潼关县提出“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开发古城旅游,整修水坡巷成了一项重要内容。我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历史文化保护方针,遵循保护历史真实载体,保护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提高包括水坡巷在内的古城整体品质。关于水坡巷的规划范围西起南大街,东至东山风景区的台地边缘,北抵红楼观南侧道路,南到同蒲铁路线。主要包括水坡巷及其周边部分山体、农田等自然环境要素。水坡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占地面积为6.52公顷。

如今的水坡巷,已成为游客探寻潼关古城历史的重要打卡地。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回明清时期,感受着古代商贾云集、车马喧嚣的繁华景象。这条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老街,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向他们诉说着“老潼关”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