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高发!这份急性胃肠炎预防指南请收好
秋冬季节高发!这份急性胃肠炎预防指南请收好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和发热等。秋冬季节是急性胃肠炎的高发期,尤其是诺如病毒、札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更为常见。预防急性胃肠炎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个人和家庭预防措施
保持手部清洁
手部卫生是预防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环节。在餐前、便后、准备食物前和外出回家后,应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至少洗手20秒。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六步洗手法:掌心相对揉搓、手指交叉揉搓、指背揉搓、大拇指揉搓、指尖揉搓和手腕揉搓。
重视饮食安全
饮食安全是预防急性胃肠炎的关键。饮用开水或合格的瓶装水,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食用蔬菜和水果前要彻底洗净,烹饪加工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使用不同的砧板、刀具及容器处理生熟食品,避免交叉污染。确保食物煮熟煮透,特别是贝类等海产品。外出就餐时,选择卫生条件良好、信誉度高的餐厅。
做好家庭卫生
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定期对高频接触的表面和卫生间进行消毒。当家庭成员出现胃肠炎症状时,应对其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规范处理,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污染的物品和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对家中的高频接触点如门把手、卫生间等定时进行消毒。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感染。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的作息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肠胃的正常功能。
学校和托幼机构预防措施
加强健康管理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急性胃肠炎疑似或确诊病例。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病情扩散。食堂和餐饮机构应强化因病缺勤统计工作,特别是对厨师、保育员等关键岗位人员,若出现腹泻、呕吐、恶心等急性胃肠炎症状时,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医。
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确保食材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食品安全,避免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食堂员工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规范,操作前后彻底洗手,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和帽子。做好食堂员工症状监测与感染者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维护饮用水卫生安全
定期对供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选择卫生合格的桶装水,并确保饮用水在使用前烧开。定期清洁和消毒饮水设备,提高师生对饮水安全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饮水习惯,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
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
保持环境的清洁,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教室、食堂、卫生间、玩具、教具等高频接触表面进行消毒。使用消毒剂时应按照说明书正确配比和规范使用,现配现用。
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急性胃肠炎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强调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的最简单有效措施。教育学生和幼儿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良好卫生习惯。
强化应急处置能力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建立以校长、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急性胃肠炎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做好处置物资的适当储备,提高防控应对能力,科学有效地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和老人
儿童和老人是急性胃肠炎的易感人群,需要特别关注。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吃东西。老人应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家庭成员应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症状及时就医。
特殊岗位人员
厨师、保育员等特殊岗位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就医。在症状消失后,应经过医生确认后再返岗工作,以防止疾病传播。
预防胜于治疗。通过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急性胃肠炎的发生。个人、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努力,营造安全卫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保障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