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不离不弃》背后的防艾故事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09: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不离不弃》背后的防艾故事

近年来,我国每年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病例3000例左右。青年学生的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男男同性性传播约占80.0%。

数字是冷冰冰的,而数字背后的每个生命却是独特而鲜活的。接下来分享的故事,为一名学生同时也是HIV感染者的亲身经历。

“懵懂网约一时爽,少年染艾悔终生”

14岁的吴现(化名)是1名清秀的花季男孩,自初二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发生巨大改变,长胡子、喉结凸显、声音低沉......

学校有开展健康教育课,他知道自己正在经历的是一个青春期男生正常的生理变化,但是令他疑惑的是:为什么身边的男生都是在讨论女生,而自己却对男生感兴趣。

这是课堂老师没有讲、父母也没讲,其他人也没谈论过的问题。而他不敢问老师,更不敢问父母,困惑、无助之下,他通过互联网悄悄搜寻答案。慢慢地,他在网上找到了很多和他一样的“大哥哥”,得知自己的性取向是同性恋,也就是大家说的Gay。

吴现还陆续收到了好些“大哥哥”在线打招呼和示好,其中一个叫A的社会青年表示暑假可以带他免费游学、见见世面。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吴现坐上了A的小汽车,一同来到霓虹闪烁的酒吧。第一次饮酒后,在酒精对大脑的冲击下,吴现很快放下了警惕,与A开房并发生了无保护(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

醒来后,吴现觉得浑身酸痛......但A告诉他,这是成长的标志,并向吴现承诺今后会一直保护他,给他最好的爱。自此之后,吴现与A又发生了多次无保护性行为,且每次结束后A都会给他一些零花钱并帮他充游戏点卡作为“奖励”(金钱利诱)。

直到过了几个月,吴现妈妈发现了他的异常。在妈妈的陪同下,吴现到医院就诊,医生在了解其无保护性行为史后开了HIV、梅毒、丙肝检查单,无论初筛还是确证检测,吴现的血液检测报告均显示“HIV-1 抗体阳性”,即已经感染了 HIV。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吴现几番挣扎后,他告诉网友A自己感染状况时,不料对方竟承认自己早就感染了HIV,并把吴现拉黑了。

故事的后续:

心急如焚的妈妈带吴现去区疾控中心艾滋病咨询检测门诊寻求帮助。何医生做了心理疏导,讲解了艾滋病知识,并转介其到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半年后,经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吴现体内的HIV病毒载量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此外,吴现还向公安机关报警,相关案件也在进一步侦破当中。

案例启示

据文献报道,青年学生由于处于成长期,心智尚未成熟,性心理及行为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其次,个人防护的意识尚未充分形成,导致该人群感染HIV的风险在上升。

青年学生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容易被诱骗过早发生性行为,甚至被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教训极为惨痛。

对此,家长、学校须重视并加以防范,需提醒、教育学生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谨慎做出性决定,不放纵、不冒险,三思而后行;要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拒绝高危行为。

《不离不弃》是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联合出品,吉利德科学支持的防艾微电影。该片讲述了一个HIV感染者及其男友勇敢面对疾病的故事,引发了广泛关注。青年导演张玉龙凭借自身经历,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消除公众对HIV感染者的误解和歧视,传递正能量。影片在各大平台上线后,获得了数百万次的观看和热议,进一步推动了防艾宣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