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拯救你的“脆弱肠”
益生菌拯救你的“脆弱肠”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细菌可能都是有害的,会导致我们各种各样的疾病。但其实大部分细菌对人体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处的,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互相依存、互相制衡,让肠道环境处于健康状态。一旦受到体内、体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平衡状态被打破,这就叫做菌群失调。
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及化疗药物等的应用,将会抑制或促进部分肠道菌群生长,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内有益菌的定植被抑制,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这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最常见的原因。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喝酒、熬夜等。还有暴饮暴食,过多的肉食、过多的酸性食物、过多的快餐方便食品、过多的煎炸油腻食品、过多的冷饮食品等。
肠道菌群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老年人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增加,导致肠道抵抗力下降。
菌群失调会有哪些表现?
腹泻、腹胀、便秘、肠易激综合征、食物不耐受(如乳糖不耐等)、焦虑或抑郁、口臭、痤疮、湿疹、皮肤过敏等。
当怀疑自己存在肠道菌群失调且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就医,通常看消化内科。医生会为患者做一些检查。例如,粪便检查、内镜检查。
一旦发生肠道菌群失调,该如何正确干预和治疗呢?
下面带大家从以下从三方面进行调理。
- 饮食调理:
按时按量用餐,不暴饮暴食,不吃油腻夜宵。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红豆、绿豆、木耳、海带、菌类等;多吃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如洋葱、大蒜、豆类等;多吃富含果胶类的食物,如苹果、山楂、香蕉等,能为肠道有益菌提供能量,同时抑制致病菌生长。
- 适当运动:
起居规律,减轻精神压力,不熬夜。每天适当运动能够延缓身体还能有效锻炼肠道,促进肠道的蠕动,缓解便秘,保证每天身体正常的排泄运作。
- 补充益生菌:
当肠道内的有益菌数量占上风,能有效的抑制致病菌,分解及排出体内毒素,可服用一些益生菌补充剂类产品来达到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目的。
益生菌可以改善皮膚發炎,身體上的發炎也可以嗎?關於益生菌的知識這一集通通能聽到!~讓我們聽聽台塑生醫i醫健康診所丘 亮 醫師怎麼說!
什麼是身體發炎?
發炎是一種保護機制,旨在移除有害刺激或病原體並促進組織修復。發炎過程中涉及免疫細胞、血管及發炎介質。雖然發炎通常有助於身體保護,但有時過度的發炎會導致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紅斑性狼瘡,這些疾病會攻擊自身的組織和細胞,造成慢性發炎和疼痛。
慢性發炎和急性發炎怎麼區分
每個人的基因、生活習慣和所處的環境都不同,所以每個人生病的原因也不會完全一樣,找出潛在的原因去改善,就是功能醫學在做的事。例如:
- 急性發炎
急性發炎通常是短暫的,發生在幾分鐘或幾個小時內,並在有害刺激移除後迅速消退。其主要症狀包括紅、腫、熱、痛。如果急性發炎發生在體表,紅、腫、熱、痛可能都會出現;但是如果出現在內臟時卻未必會有症狀出現,痛覺可能只會出現在發炎的部分,只有出現在疼痛末梢神經的時候才感覺到痛。舉例來說,急性肺炎可能不會引起明顯的疼痛,除非發炎部位涉及疼痛神經末梢,如胸壁或胸膜,就可能會感覺到疼痛,所以有一些內臟發炎是完全不會感覺到痛的。因此內臟發炎是不容易察覺的,這是要非常注意的!
- 慢性發炎
慢性發炎則是由持續的、不能夠分解的病原體,或者外來刺激物持續地刺激,抑或是自體免疫反應引起,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會導致各種疾病,更嚴重則會產生促炎的細胞因子,激活整體的免疫細胞,然後釋放損傷因子,經由血液循環影響到整個身體,引發全身的發炎反應。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細胞因子風暴,危及生命。
益生菌可以幫助緩解身體發炎的機制是什麼?
益生菌主要通過調節腸道免疫系統來減緩發炎。例如,益生菌能促進第一型T淋巴細胞的增生,這些細胞會分泌干擾素,壓制第二型T淋巴細胞的活動,從而減少發炎反應。這種機制能有效減輕身體的慢性發炎及過敏反應,達成免疫調節的功能。
吃益生菌還有哪些好處?
如果我們的腸道裡面有足夠的益生菌,確實可以減緩我們身體的發炎,以及過敏的現象。腸道裡面有多元的菌叢,可以增加腸道裡面整體的免疫機制。
如果我們把益生菌以及益菌生(益菌生是益生菌的食物),常見如「半乳糖寡糖」以及「果寡糖」混合一起使用,就會形成所謂的共生質,也會達到更好的效果。而益生菌的好處可分為以下八大類型
促進腸道健康:益生菌能維持腸道菌相的平衡,防止壞菌過度生長,並產生抗菌物質,保護腸道健康。
促進營養吸收:益生菌能幫助腸道分解和吸收營養物質,例如乳酸桿菌以及雙歧桿菌等益生菌,可以促進腸道內的營養素的物質的分解與吸收,生成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有機酸和酵素等等。
緩解腹瀉:益生菌能分泌抑制壞菌的物質,減少腹瀉的發生。
減少便秘:益生菌能產生有機酸與維生素等物質,都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增加腸道水分,讓大便變軟,減少便秘。
提升免疫力及預防過敏:人體有80%的免疫細胞在腸道內,包括多種的免疫球蛋白、T細胞、B細胞等等,而益生菌能刺激腸道免疫細胞的生成,維持菌相平衡,防止有害的細菌成長,減少病原體侵入的機會,降低感染風險,並減少過敏反應。進而達成增加免疫的功能、保護免疫系統,避免受過度的嚴重的損害、減少發炎的現象發生。
預防濕疹:皮膚是保護身體不受外界的刺激以及感染的重要屏障,益生菌能增強皮膚屏障功能,減少濕疹和發炎反應。
減少焦慮及憂鬱: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之間存在腸腦軸的通訊機制,益生菌能影響腸腦軸的通訊,某些益生菌能生成神經傳導的物質,例如GABA(氨基丁酸)、多巴胺及血清素等,能夠改變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及合成,進而減輕焦慮和憂鬱,所以益生菌也有幫助調節情緒的功能。
預防尿道炎:腸道菌叢失調就會影響到泌尿道微生物的群落,兩者是有因果關係的。所以腸道跟泌尿其實是很密切的相關的。益生菌能產生酸性物質,能改善泌尿道環境,減少有害細菌的生長,預防尿道炎。
市面上好多種益生菌,可以如何挑選?
市場上的益生菌種類繁多,選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具有國際研究資料佐證的菌株:選擇經過科學研究證實有效的菌株配方,真正決定益生菌的功效是菌株而非菌種,要挑選符合保健功能的菌株。
根據需求選擇菌株:例如,和腸道健康有關的「嗜乳酸桿菌LA1」和「比菲德氏龍根菌BG7」;調整過敏體質的LP28、LP33和LGG,或者是BRAP-0等;預防慢性皮膚炎等等和皮膚有關的益生菌有「唾液乳桿菌」和「鼠李糖乳桿菌」等;與女性私密處相關的益生菌有「羅伊氏乳桿菌RC-14」,以及「鼠李糖乳桿菌GR-1」;調整心情憂慮與焦慮的益生菌可以選擇「植物乳桿菌PS128」。
查看產品外盒標示的菌株編號:選擇標明菌株編號的產品,以確保選購的益生菌具備所需的功能。
菌種數量適中:選擇含有5-6種菌種的配方,避免超過十種以上的配方,以保持定殖力。菌落數要在100到400億之間會比較有感。
挑選新鮮產品:盡量選擇製造日期在半年內的產品,因為益生菌的活性隨時間減少。另外,選購產品時也最好不要有太多的添加物,如輕瀉劑,否則體質較為敏感者容易造成腹瀉的反效果。
選擇有認證的專業製造廠商:選擇具有ISO 22000、HACCP等安全認證的產品,以確保品質和安全。
益生菌的食用時間點及方法
服用益生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用溫水或冷水搭配益生菌食用:一般的益生菌通常都不耐高溫,活菌會隨著我們喝水的溫度上升,益生菌的活性就會下降,如果水溫超過40度,會直接導致益生菌死亡,而失去保健的功效,所以建議溫水或冷水比較好。
要和中藥或西藥間隔一個小時服用:如果是剛好有在吃中藥或西藥,不論是飯前飯後服用,都建議跟益生菌要間隔一個小時;特別是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原本就具備殺死細菌的功能,所以不管好菌壞菌通通都會被殲滅。如果要吃抗生素,還要吃益生菌通常間隔要兩小時以上才可以避免益生菌的活性降低。
避免和刺激食物同時使用:飲用含有咖啡因的茶類、咖啡,或酒類,食用辣椒、大蒜等刺激性的食物,同樣也會影響到益生菌的作用與生長,所以也要間隔兩小時以上才能保有益生菌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