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骚扰电话频现AI“轰炸”,专家建议用新技术应对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41:3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骚扰电话频现AI“轰炸”,专家建议用新技术应对

今年以来,#销售每天打400个骚扰电话#、#AI骚扰电话一天可以打上万个#等与骚扰电话有关的话题频上热搜。年关将至,骚扰电话更是呈现上涨趋势。

“前脚刚买新房,后脚装修电话就打来了!”“理财、保险、买房电话不请自来,挂了又会有虚拟号码打过来,防不胜防。”“一听就是机器人打的,每天无数个,简直就是‘轰炸’!”……骚扰电话吐槽声音不绝,骚扰电话乱象屡禁不止,不少人发出感叹:“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这个电话就是‘挂不断’?”

从推销保险、购房,到贷款、理财,骚扰电话已经深入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频繁的“问候”让消费者早已不堪其扰。明明是陌生号码,对方却对自己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面对骚扰想要投诉,却发现找不到最佳“途径”,哪怕在投诉平台投诉,新的骚扰电话依旧不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崛起,传统人工“骚扰”已经升级到了AI“轰炸”,普通人已经很难通过常规标注、拉黑或者是举报的手段去规避。

在淘宝等电商平台,输入“AI电话机器人外呼”关键词,记者发现“电话外呼系统”被公开售卖。以淘宝上一商家为例,页面显示已有900单的销量。在宣传页面,商家标注提供“号码实显”“归属地自选”等服务,可谓既用心、又贴心。当记者在后台询问该系统一天可以打多少电话,客服并未做明确回答,回复即使不买,也可以先试用。“接通率不错,七十个左右,比我上一家高多了!”“有录音、有数据表,一天可以打几百通,也没封过号。”……在该商家的评论区,超过300个评价留言,以及部分使用截图,都表明系统销售“火爆”,“好评”不断。

2024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指出一季度拦截诈骗电话和诈骗短信达到10亿次。不可否认,全力维护用户合法权益,进一步取得成效。但从骚扰电话相关话题频上热搜,却依旧反映出骚扰电话这块“顽疾”的治理形势仍然严峻。

今年9月,仪陇县公安局网安部门在工作中注意到,本地小区业主经常接到骚扰电话。随着工作开展,专案组发现是由于多家装修公司及家具、电器、门窗商家为谋取私利,通过物管公司、楼盘销售工作人员等非法获取购房业主的个人信息,然后组织员工拨打业主电话进行精准营销,最后收网时查获了公民个人信息30余万套。

除了行业内的利益交换之外,由于使用手机下载APP、在线注册等行为越发常见,与之相伴的是,在不知不觉中个人信息就已被不法分子窃取。当AI技术“横空出世”,AI语音骚扰电话减轻电销人员负担,可以日呼电话上万通,这样的降本增效,难免让人哭笑不得。AI技术赋能电销,不仅难于追根溯源,更给治理骚扰电话乱象带来了一定困难。

从2019年开始,国内三大运营商就分别推出了防骚扰电话服务,目标直指治理骚扰电话顽疾。目前,“骚扰电话拒接”服务已经开通来电验证、依据个人意愿登记不愿接听的类别等功能,取得一定效果;与此同时,相关制度也接连发布。2020年,工信部发布《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提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发送商业性短信或拨打商业性电话。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明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不得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未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发送商业性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电话。

实际上,由于对相关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大、拦截操作较为复杂等原因,骚扰电话依旧频繁,消费者仍然不堪其扰。可见,打破骚扰电话“困境”,还需要进一步综合施治、进行全链条治理。

加大用户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让骚扰电话“打不出”。要从根本上健全完善配套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相关监管制度,全力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目前,个人信息泄露已经形成黑色产业链,对于链条上开发群拨电话或群发信息的企业,以及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主体,都应该严厉打击,可采取将其列入失信名单、追究法律责任等不同层次的处罚。而对于经营网站、APP等平台的互联网企业,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应采取加密存储、设置访问权限等措施,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保护制度,防止用户信息泄露,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好社会责任。

充分发挥新技术的力量,让骚扰电话“打不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强化对符合密集外呼的陌生号码、虚拟号码的溯源能力、拦截能力、识别能力。通过对骚扰电话的语音、通话频次等数据样本的收集分析,对违法主体实现精准锁定。将以“95”开头的增值业务专用号等纳入监测分析范畴,实现全流程监管,提升骚扰电话阻拦能力。

建立更完善的举报机制,让骚扰电话“不敢打”。AI语音骚扰电话频次高、难以辨别,人工电话又没法确定企业信息,即使发现是骚扰电话后,却只能忍气挂断,这就需要监管机构以技术为支撑,提供更为实用的举报或投诉平台。而相关的运营商,则要切实加强通信资源和用户管理,防止各类通信资源被用于电话扰民。对于用户来说,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掌握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知识,以多种有效的手段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