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古诗阅读攻略:告别心理障碍
初中生古诗阅读攻略:告别心理障碍
“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当孩子把古诗改成这样的玩笑诗时,很多家长可能会感到无奈和焦虑。但其实,这正是激发孩子古诗学习兴趣的好时机!
为什么古诗学习会成为“鸡飞狗跳”的时刻?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习古诗时常常出现“背了这首忘了那首”“背了上句忘记下句”的情况,甚至有的孩子会“串诗”,把不同的诗句混在一起。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孩子对古诗缺乏兴趣和理解。
如何让古诗学习变得有趣?
创新教学法:让古诗“活”起来
以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例,这首诗描绘了西湖骤雨的景象。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小舟上,感受周围的变化。学生可以选择以船夫或诗人的视角来描述场景,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趣味性学习:让古诗变得“好玩”
《藏在历史里的古诗词》系列读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套书用漫画和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诗人的生平故事,让古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比如,通过一个“谎言”引出李白创作《赠汪伦》的故事,或者用诙谐的插图解释“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历史背景。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古诗学习像看动画片一样轻松愉快。
理解记忆法:让古诗变得“易记”
《初中古诗文全解读》一书提供了13种记忆方法,包括绘图记忆法、同音联想法等。通过理解古诗的背景和情感,结合图像和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古诗文。例如,在背诵《静夜思》时,可以想象自己躺在床上,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窗前,如同地上的霜雪一般。这种形象化的记忆方式,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得多。
吟诵法:让古诗变得“有韵律”
古诗文吟诵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通过有旋律、有节奏的吟诵,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情感和韵律。比如,在吟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豪迈的语调能让人感受到李白的自信与洒脱;而在吟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婉转低回的声音则能传递出李清照的孤独与哀愁。吟诵让古诗文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温度和生命力的情感载体。
实践案例:从“抗拒”到“热爱”
小多同学从今年暑假开始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法,现在已经掌握了300首古诗词。他计划明年完成《诗风词韵》和《唐诗三百首》的背诵。小多的经验表明,通过趣味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方法,古诗学习可以变得轻松愉快,甚至成为一种享受。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情感。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初中生克服古诗学习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在古诗的海洋中畅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更多像小多这样的孩子,从“抗拒”古诗变成“热爱”古诗,真正体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