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教授五花肉建议引争议,专家:科学饮食应追求平衡
沈教授五花肉建议引争议,专家:科学饮食应追求平衡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沈岳良教授提出“每天吃五花肉不超过半斤”的建议,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不少网友表示担忧,认为这样的摄入量可能会导致血脂升高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那么,沈教授的建议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红肉摄入与健康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多项研究证实红肉摄入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增加呈正相关关系。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大量食用加工或未加工的红肉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具体来说,每天多吃50克加工红肉,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6%,患糖尿病风险增加44%;每天多吃100克未加工红肉,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1%,患糖尿病风险增加27%。
科学的肉类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天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为120g~200g,其中畜禽类的摄入量为50g~75g。这一建议充分考虑了人体对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的需求,同时兼顾了预防慢性疾病的风险。
专家观点解读
沈教授的建议可能更多地是从传统饮食文化和个人经验出发,强调了适量摄入五花肉对健康的益处。然而,这一建议与当前科学界普遍认可的健康饮食指南存在出入。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指出,过度饥饿会导致再次进餐时血糖出现较强烈波动,此时更易出现暴饮暴食。因此,吃与不吃都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味压抑食欲无法从根本上解锁“肥胖”困境。
公众反应与认知误区
在讨论中,不少网友表达了对“肥胖”的担忧。这种担忧反映了当前社会对“肥胖”的认知误区。事实上,肥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单纯限制某种食物的摄入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肥胖问题。正如沈教授所言,科学管理体重需要纠正“吃多、吃撑、吃得不科学”的问题,建立规律、节制的饮食习惯。
科学饮食的正确打开方式
科学饮食的核心在于平衡和多样性。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应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同时,应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如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此外,适量运动也是保持健康体重的重要因素。专家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综上所述,沈教授的建议虽然出发点良好,但与科学证据和权威机构的建议存在出入。科学饮食应追求平衡和多样性,而不是单一食物的过量摄入。在日常饮食中,应遵循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合理搭配各类食物,控制总能量摄入,同时保持适量运动,以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