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联手科大讯飞、中国卫通,科技赋能飞行新体验
南航联手科大讯飞、中国卫通,科技赋能飞行新体验
近日,中国南方航空(以下简称“南航”)与科大讯飞、中国卫通等14家单位在广州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民航维修联合创新实验室。这一合作标志着南航在科技创新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也预示着中国民航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携手科技巨头,打造创新平台
此次合作中,南航与大连理工、华南理工、民航大、商飞客服、科大讯飞、杉数科技、航科院等15家国内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领导和行业代表共同出席签约仪式。南航依托民航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内14家单位签约,成立民航维修联合创新实验室,旨在搭建前沿技术交流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中国民航维修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与发展。
南航集团副总经理吴榕新在讲话中表示:“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对释放各方创新活力、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希望合作伙伴着力统筹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引领、构筑人才高地,形成以人才为主推动力的辐射圈,构建开放协同的民航维修科技创新生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在仪式上发表讲话,对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成立寄予肯定与厚望。
聚焦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各项议题,并首次以企业主导的联合创新实验室为载体,聚焦民航维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中心未来发展建设等主题,就国产民机、数据共享平台、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加快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能力等方向展开深入研讨。
近年来,南航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大力发展维修新质生产力,主动承接国家“十四五”重点专项课题3项,累计科技创新攻关92项,自研全球首套兼容空客、波音、国产民机等主流机型的飞机健康诊断“天瞳”系统,为飞机“隔空诊脉”,填补了中国民航该领域空白,实现了从传统预防性维修向预见性维修转变。
南航加速突破民航维修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积极融入国产民机事业,做强飞机维修及制造产业,提升深度维修和飞机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前瞻性布局客改货、工程管理与咨询等战略拓展业务,实现了从保障模式向多元发展路径转变。
航空互联网业务合作,开启智慧出行新篇章
在珠海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开幕之际,南航与中国卫通签署航空互联网业务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在推动航空互联网服务方面的深度合作。
根据备忘录内容,双方将围绕新一代互联技术平台展开重点合作,深化卫星技术在民航飞机全舱场景的应用,共同推动航空互联网服务在民航机队的规模化试点。此次合作基于双方在产品、技术和市场方面的积累和优势,旨在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中国卫通作为航天科技集团的核心子公司,运营着17颗优质的在轨通信广播卫星,覆盖广泛区域。近年来,中国卫通通过成立星航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发展航空互联网业务。
南航则在航空互联网服务领域具有丰富经验。自2014年起,南航便开始在A330机型上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至今已建成37架宽体互联网机队,服务旅客超百万人次,航线网络覆盖北美、澳新、欧洲部分主要城市,机队规模数量和旅客服务人次稳居我国民航领先地位。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开启航空新篇章
科技强企、向新而行,科技创新已经从“单枪匹马”转变为“体系作战”的复杂工程。南航作为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发起者,将聚焦产业关键新兴技术攻关,构建横向覆盖多学科领域、纵向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一体设计,吸引更多高端创新要素聚集,共同走出一条市场出题、多主体协同破题、多链融合联动共同答题的联合创新发展之路。
此次南航与科大讯飞、中国卫通等科技巨头的合作,不仅将为南航带来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也将为整个民航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航空出行将更加安全、便捷、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