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宁经开区:四大产业齐头并进,经济指标逆势上扬
2024西宁经开区:四大产业齐头并进,经济指标逆势上扬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发展引擎,近年来在盐湖产业、绿电、生态旅游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四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创新引领盐湖产业转型升级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助推盐湖产业发展壮大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围绕盐湖产业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技术攻关等方面立体发力。截至目前,开发区中试基地已成功转化盐湖科研成果项目9项,其中高纯核电级硼酸、高能量密度低钴三元锂电池和高锂高钾复杂电解质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2024年,开发区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4户、创新型中小企业35户、专精特新企业10户、省级科技型企业124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44户,新增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个,新培育创新主体及平台载体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绿电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把深耕绿电优势转化、绿电价值实现作为关键突破口。1-9月,开发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约7.5%(不考虑“双扣减”)。1-10月引进签约青海绿电智算产业园、西宁绿色智算中心等绿算项目8项,总投资60.4亿元。
2024年,开发区8家企业新能源项目纳入省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库,12家企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网,建立全省首家虚拟电厂,初步建成“绿电态势感知分析平台”,绿电体系建设、绿电价值实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工业旅游发展助力生态旅游城市建设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把发展工业、文化旅游作为深化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逐步形成了集文化、生态、休闲、娱乐、康养等多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开发区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国家3A级工业旅游景区(基地)5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3家、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
截至目前,园区3家旅游景点(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昆仑玉文化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72.97万人次,同比增长24.76%,实现门票收入886.35万元,同比增长36.67%。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稳步推进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全链条集散交易中心的发展思路,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布局、协作畅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开放合作等,大力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业集群发展,“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与中藏药创新型产业集群”被科技部列为第三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截至目前,开发区集群拥有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企业99家,形成了年加工沙棘5万吨、枸杞8万吨、青稞3万吨、虫草菌粉250吨、鲜奶20万吨、牛肉2万吨的生产能力。围绕“青货出海、青货出青”,开发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重点展会,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1-10月,开发区绿色有机农产品出口增长57%,其中冬虫夏草、沙棘系列、红枸杞系列分别增长113.4%、52.9%、155.7%。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光伏制造、锂电、合金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建成了完整的光伏制造全产业链、相对完整的锂电产业链,形成优势明显的有色金属和特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新兴产业规模占开发区比重达到50%。
在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车间,乳白色的聚丙烯腈原丝经氧化、碳化等工艺,最终成为结构稳定、透着盈盈光亮的黑色碳纤维。企业生产的碳纤维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风电叶片、大型飞机、运载火箭等领域。2023年5月,2.5万吨碳纤维项目在这里全面投产后,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全流程碳纤维生产基地,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也位居全国碳纤维制造行业前列。
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晶硅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下,2024年前三季度,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尤其是重点行业产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多晶硅、单晶硅、正极材料、电解铜产量分别增长19.9%、22.5%、169.2%、42.5%,光伏制造产业集群持续壮大,锂电产业集群连续两年上榜全国“百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咬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放松,聚焦建设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园区,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贡献更多“园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