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2种保护名录到154窝海龟蛋:我国海洋生态持续向好
从302种保护名录到154窝海龟蛋:我国海洋生态持续向好
通过持续加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我国的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珍稀海洋生物的种群及栖息地恢复明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在三亚,首只非澳毛皮海狮幼崽的诞生令人欣喜。这只雌性海狮宝宝由两只5岁半的海狮自然繁育而成。为了保障海狮妈妈和宝宝健康成长,工作人员为它们设置了“海狮月子中心”,给海狮妈妈提供专属“月子餐”,确保海狮宝宝可以得到充足的母乳喂养。近年来,有302种野生水生动物列入国家保护名录,各项保护措施为珍稀海洋物种的种群恢复提供了条件。
海南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站负责人张佳阳介绍,从2018年至今,他们共救助了23只海龟,大多数海龟是因为吞食了异物才导致无法正常生活。经过救治,这些海龟在能够正常捕食和游动后被重新放归大海。近年来,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加强,海龟救助的频率有所下降。
为了加强对海龟产卵场的保护工作,三沙市在北岛设立了首个海龟保护中心。前不久,最近一批被救助的海龟在经过北岛海龟救助保育中心的治疗康复后放归到大海中。绿海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成熟的海龟大多在人迹罕至的沙滩上产卵,但它们无论离开多远,都会回到原来的栖息地繁衍。然而,如果栖息地遭到破坏或改变时,海龟就会放弃原先的产卵沙滩,重新寻找更合适的繁殖地。
为了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当地创新采用科技力量助力海龟保护。通过红外相机加AI识别技术,对海龟上岸、产卵等一系列动作进行捕捉识别,不仅能最大程度上避免人类对海龟正常活动的影响,还极大提高了巡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据最新数据统计,上岸产卵的海龟窝数从2018年74窝增加至去年的154窝,是有记录以来发现绿海龟蛋坑数量最多的一年。
近年来,我国强化对重要海洋生物栖息地的保护,建立起以自然保护区和海洋公园为主的海洋生态保护体系。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曹可表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也为这些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让部分海洋珍稀物种频繁现身。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明显提升,助力了美丽中国的建设,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本文原文来自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