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选地到采收:一文掌握沙姜种植与病害防治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54: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选地到采收:一文掌握沙姜种植与病害防治

沙姜,又名山柰,是一种重要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广泛使用。其根茎呈块状,外皮浅褐色至棕褐色,表面光滑有环状纹理;而植株高约60-100厘米,叶片宽大、淡绿色且边缘平滑。沙姜不仅常用于去除肉类腥味并增添香气,尤其在粤菜中应用广泛,如沙姜鸡、沙姜凤爪等,还具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等功效,适合脾胃虚寒或消化不良等症状。此外,沙姜可作为芳香健胃剂,提取物还能用于调香,定香力强。

沙姜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是确保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掌握这些技巧,不仅能有效提高沙姜的产量和品质,还能让你在种植过程中少走弯路。无论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种植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快来学习吧,让你的沙姜种植之路更加顺利!

01

种植技术要点

选地整地

选择温暖、阳光充足、土地湿润,便于排、灌水的地方种植;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上和壤上为好。将土地深翻整细耙平,开133厘米宽的高畦后,每公顷施堆肥22500干克左右,油渣、过磷酸钙各600-750千克于畦面上,施肥后再翻土一次,耙细整平,待打窝栽种。

栽种方式

于4月中旬栽种为最佳,用窝栽或厢上开横沟栽种均可,但以窝裁为好。将种姜按其自然分叉状况,分成单丫栽种。在厢上按行窝距27厘米*27厘米挖窝,深16厘米左右,每窝栽种姜3个,按品字形排放,每公顷用种量3000干克左右,栽后每公顷施人畜粪水30000千克左右于窝中,然后盖土将厢平整齐,盖土厚度10厘米左右,否则土盖薄了,山柰块茎生长瘦小,须根增多,影响产量和质量。

田间管理

  1. 排水、灌水:沙姜栽种后应保持土壤湿润,才利于正常出苗,达到苗齐、苗壮,管理时应灵活掌握,做到旱时灌水,涝时排水。

  2. 中耕除草:苗齐后开始中耕除草,有草就除,保持田间基本无杂草。在封畔前可用小锄轻轻浅松土,注意不要损伤苗子,故只能用手拔草。

  3. 追肥:一般进行3次,第一次在6月中、下旬,苗出齐时进行,公顷施人畜粪水2250-3000千克或尿素150-225千克;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叶片封畦前进行,公顷施堆肥18750千克,油渣450-600千克,过磷酸钙750-1050千克,方法是将以上几种肥料混合堆沤腐熟后撤施于畦上,施用后用小锄将肥料埋入土中;第三次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山柰苗已封畦,施用干肥不便,只能施用清淡人畜粪水或加入一定量的发酵油渣混施,一般每公顷施人畜粪水15000千克左右,油渣450-600千克。

02

病虫害防治

白绢病

白绢病是严重危害沙姜生长的土传病害,主要发生在姜根、茎基部。发病初期,地上茎叶出现少量黄叶,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病斑上长有白色菌丝体,并粘结覆盖在病斑上,生姜纤维根开始坏死。发病中期,地上叶片开始萎蔫,茎基部大部分变成褐色,表土上出现白色菌丝。发病后期,地上部分茎叶枯萎,表土及茎基病部出现白色→黄色→褐色菜籽状菌核。此时地下茎病部在病菌分解酶的作用下腐解成褐色纤维,有霉味。储存期发病在姜块上长出白色菌丝,造成姜块腐烂,失去商品价值。

白绢病在储存期发病症状(来源中姜网)

防治方法

  1. 农业措施:选用无病健壮种姜,选用优良抗病品种。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沙壤田块种植,与十字花科作物及水稻、葱蒜轮作,减少病源。

  2. 生物防治:在沙姜栽培和病害发生初期,在土壤中施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等,减轻发病。

  3. 化学防治:发病后使用菌瘟必克30毫升+噁霉灵10克,兑水15公斤灌根。

  4. 储藏期防病:挑选健康姜块进行储藏,病姜剔除防止传染;控制储藏期温湿度,温度在15℃左右,湿度在90%左右。

03

采收加工

采收加工于栽种当年的12月中、下旬叶片变黄时收获。挖起全株,挖去泥沙,去掉地上部分和须根,除留种外,其余全部可加工成商品,将山柰洗去泥土,用手工或切片机横切成厚0.3-0.5厘米的姜片,晒干或用硫磺熏1天后晒干即成。

04

结语

掌握沙姜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不仅能有效避免产量损失,还能提升沙姜的品质,实现增产增收。希望本文能为你的沙姜种植之路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