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成冰”致游客烫伤,医生详解:如何安全体验这一极寒活动
“泼水成冰”致游客烫伤,医生详解:如何安全体验这一极寒活动
近日,一则“南方游客在哈尔滨体验‘泼水成冰’被烫伤”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来自江西的江女士在黑龙江游玩时,模仿网络视频玩“泼水成冰”,结果开水不慎泼到头上,造成二级烫伤。这一事件不仅让江女士自己付出了痛苦的代价,也给所有想要体验这一活动的游客敲响了警钟。
“泼水成冰”是近年来在北方寒冷地区广受欢迎的体验项目。其原理并不复杂:在极端寒冷的天气里(通常气温需达到-30℃以下),将接近沸腾的热水(90℃以上)泼向空中,热水迅速蒸发形成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凝结成小冰晶,从而形成壮观的“冰雾”效果。这一过程在物理学上被称为“凝华”。
然而,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却隐藏着不小的风险。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病区主任医师赵震宇指出,要达到这种水蒸气的效果,水温通常需要达到90℃以上,而这样的高温热水如果操作不当,极易造成烫伤。
那么,如何才能安全地体验“泼水成冰”呢?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至关重要。通常来说,气温至少需要在-30℃以下才能形成理想的“泼水成冰”效果。如果气温不够低,水雾在空中凝结不完全,反而容易洒落下来,增加烫伤的风险。
其次,正确的操作技巧也很重要。建议使用特制的水舀子,而不是直接用壶。舀水时要注意水量,以单手能轻松拿起为宜。泼水时应从身体侧面进行,避免正对身体,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热水溅回烫伤自己。动作要迅速而有力,将手臂摆成一个圆弧形,这样不仅效果更好,也能减少热水残留。
此外,做好个人防护同样关键。在进行“泼水成冰”之前,务必戴上帽子、围巾和手套,尽量减少暴露的皮肤面积。选择空旷且远离人群的地方进行,避免烫伤他人。
即便如此,意外仍然可能发生。一旦被热水烫伤,应立即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赵震宇医生建议,首先要迅速转移到温暖的室内,脱掉被热水浸湿的衣物,然后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烫伤部位20-30分钟,给皮肤降温。如果烫伤面积较小,可以用凉水冲洗后做好消毒,但不要揭掉水疱皮,因为水疱皮可以对皮下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如果烫伤面积较大或症状严重,应及时前往医院烧伤科就诊。
“泼水成冰”作为一项兼具观赏性和体验感的冬季活动,确实能为游客带来难忘的回忆。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追求美景和刺激的同时,切莫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防护,才能真正享受冰雪世界的乐趣,避免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