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自治县70年:GDP增338倍,13个民族共谱团结新篇
巴里坤自治县70年:GDP增338倍,13个民族共谱团结新篇
7月26日上午,新疆哈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与当地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大会以“感恩奋进七十年,同心筑梦新时代”为主题,充分展现了巴里坤70年来的沧桑巨变和辉煌成就。
70年沧桑巨变: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
自1954年成立以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巴里坤县委县政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发展。
数据显示,巴里坤的县域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36.3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159.4亿元,增长338.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88.8%、135.5%。这些数字背后,是巴里坤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
民族团结一家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
巴里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由汉族、哈萨克族等13个民族构成。70年来,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创造了和谐美好的家园。
在奎苏镇二十里村,有一个流传了90多年的故事——“一斗青稞四代情”。90多年前,东迁的哈萨克族青年努尔哈森在巴里坤遭遇困境,汉族青年张盼贵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将家中珍贵的一斗青稞送给了努尔哈森。这一善举不仅挽救了努尔哈森的生命,更在两家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从此,努尔哈森与张盼贵义结金兰,成为异姓兄弟。两家人还许下约定,每一代人中的老大都要结为兄弟,并在结亲时举行一个特殊的仪式——各自抓一大把青稞放在同一个匣子里。这个简单而又庄重的仪式,象征着两家人之间历久弥坚的情谊和团结一心的信念。
如今,高彩萍作为张盼贵的孙媳妇,毅然肩负起传承这份珍贵情谊的责任。她延续着先辈们的传统,举行了第四代结亲仪式,让这份跨越世纪的友情得以继续传承。在今年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上,高彩萍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庆典盛况空前:八方宾朋共襄盛举
为迎接70周年庆典,巴里坤县各酒店、宾馆、餐饮场所以及旅游景点都积极备战,迎接八方宾客的到来。据统计,全县星级酒店和社会宾馆共44家,昌家庄子村搭建50顶大毡房可容纳400多人,新增40处停车场可满足1万余车辆的停车需求。
北辰饭店执行总经理董全喜表示:“二楼餐厅有5个包厢、1个自助餐厅和1个宴会厅,餐厅可容纳300人就餐。一共有84间客房,高峰期最大接待量136人。自治县成立70周年县庆期间,我们承诺餐厅不涨价,房价明码标价。”
“大胡子”烤肉店店主孙学国说:“我们雇了8个暑假服务生,提前从屠宰场和牛羊肉店预订了牛羊肉,目前每天最大接待游客量能达到300多人。”
展望未来:继续前行的坚定信心
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巴里坤正沿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阔步前行,展现出一幅山川秀美、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美好画卷。
巴里坤县委书记于俊伟表示:“如今的巴里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深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劲、后劲不断增强。70年奋斗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巴里坤一直坚持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巴里坤各族儿女将继续携手并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