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天圣股价逆势上涨,实控人刘群却身陷囹圄
ST天圣股价逆势上涨,实控人刘群却身陷囹圄
2025年1月29日,ST天圣(原天圣制药)股价报收2.55元,下跌0.07元,跌幅2.67%。这一股价表现与公司近期面临的法律困境形成鲜明对比。就在几天前,公司及其实控人刘群刚刚收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原因是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这一消息不禁让人回想起刘群的曲折命运。2023年12月29日,刘群因犯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以及虚假诉讼罪,被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9年,并处罚金200万元,没收个人财产800万元。这一判决不仅终结了刘群的商业生涯,也给ST天圣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ST天圣最初是一家成立于2001年10月的医药企业,主要业务是从事药品生产,主要生产销售口服固体制剂、小容量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主导产品为小儿肺咳颗粒、红霉素肠溶胶囊、银参通络胶囊等。出色的业绩让天圣制药的上市梦如愿。2017年5月19日,天圣制药成功A股上市。据招股书,2014年至2016年,天圣制药营收从16.64亿元增长至20.87亿元,净利润也从1.74亿元增长至2.34亿元。
然而,上市不满一年,天圣制药就陷入了行贿风波。2018年4月,时任公司董事长的刘群被相关机构带走调查。之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天圣制药多位高管相继被带着调查。刘群被带走后,最初是总经理李洪被留置,紧接着副总经理李忠和副总经理王永红也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就在天圣制药多名高管被带走前,重庆医疗系统已有多名官员接连落马。据《经济观察报》,2017年8月以来,重庆已有多家三甲医院的院长陆续落马。已被调查的人员名单包括,重庆市涪陵区中心医院院长王晓波、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院长李剑平、重庆医科大学校长兼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雷寒、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马明炎。其中,马明炎“涉天圣制药案,已被带走调查”。不过,此事尚未见到官方的正式通报。
事实上,天圣制药的上市之路本就伴随着质疑。就在审核天圣制药IPO的发审会议上,发审委针对天圣制药提出的第4个和第5个问题,均直指其商业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包括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商业贿赂或变相商业贿赂情形;如何获取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订单的具体途径及其合理性;相关药品的销售品种、金额,以及关联交易价格是否公允”等问题。
例如,涪陵中心医院与天圣制药同样存在大量关联交易。据招股书,2016年度,涪陵中心医院与天圣制药的关联交易为1.48亿元人民币,位居第二位。在当时,天圣制药对此明确回复,不存在商业贿赂。
但真相在2019年5月公之于众。根据天圣制药2019年5月28日公告的《关于收到公司及相关人员起诉书的公告》,起诉书认为,从2003年至2018年初,时任天圣制药法定代表人及实际控制人刘群为使其实际控制的天圣制药及其关联公司牟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多名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474.80万元,其中刘群代表天圣制药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共计人民币970.07万元。
起诉书认为,200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下半年,刘群为天圣制药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有事业单位财物共计人民币405万元,其中刘群代表天圣制药给予国有事业单位财物人民币260万元。其中,2016年底至2017年初,刘群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共计人民币200万元,为掩饰行贿罪行,捏造行贿款系借款的事实和证据提起民事诉讼并获得胜诉判决,判决均未申请执行。
最终,因财务报告被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19年4月,天圣制药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变为如今的“ST天圣”。
遭遇行贿风波后,天圣制药被迫调整管理层。刘群之子刘爽早于2018年12月后就担任天圣制药董事长、法人和实控人。ST天圣仍在“努力自救”以求在监管要求的框架下继续保持其上市地位。
例如,刘爽接手后选择把ST天圣的医药流通业务剥离。2020年,ST天圣启动重大资产重组,将旗下主要的医药商业公司长圣医药的51%股权卖给重庆医药,作价1.17亿元。
此外,根据ST天圣于2023年12月29日收到的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刑事判决书》,刘群的罪名由“单位行贿罪”调整为“行贿罪”,刑期从4年延长至11年。
但ST天圣业绩仍深陷泥潭。据年报,2018年至2023年,ST天圣营收从21.71亿降至5.79亿;净利润从1562.12万降至-9371.25万。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ST天圣仍在努力自救。2024年,公司计划生猪出栏量为600万头,最终实际完成599.16万头,较上年虽然减量110万头,但是降幅明显小于*ST傲农。"根据目前的情况看,明年(2025年)的出栏量计划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ST天邦近期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几年猪价的持续低迷,A股生猪养殖企业现金流、负债情况显著恶化,进而对其产能和产量构成冲击。2020年以来,除了少数行业龙头、产能基数较小的养殖企业能够实现平稳增长以外,很多上市猪企都出现了减量的情况。
比如新希望,近三年出栏规模便与牧原股份、温氏股份越来越大。该公司2020年生猪出栏量与温氏股份伯仲之间,到2024年已经只有后者的半数左右。相比之下,ST天邦成功保住了前几年的扩产成果和市场,当前公司600万头/年的出栏规模,也仅次于少数几家行业龙头,处于同行业中游偏上的水平。
然而,ST天圣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公司需要在恢复业绩的同时,重建市场信心。此外,证监会的立案调查结果也将对公司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投资者和市场都在密切关注ST天圣的下一步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