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文化的讲究,你知道多少?
餐桌文化的讲究,你知道多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餐桌不仅是饮食的载体,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孝悌忠信的孝道文化,以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以和为贵的礼仪文化。从古至今,餐桌文化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关乎饮食,更关乎礼仪、人伦与家风。
八仙桌:餐桌文化的起源
几乎每个人的成长记忆里都有一张方桌,比起圆桌、长桌,它似乎更能满足我们心中的国粹感。传统方桌可容纳8人用餐,“八仙桌”才是它最为人熟知的名字。再小一些的也会根据可坐人数称为“六仙桌”“四仙桌”。
八仙桌起源于辽金,兴盛于明清。两大特质令它流行了数百年:
一是礼仪象征。中式家居追求“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的对称感。方桌端正守中,自带一股理性。
二是地位划分。方桌可以依据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分为首席、次席、偏席,入座时可按照长幼尊卑依次入座。
现代餐桌礼仪:细节决定风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餐桌文化也在不断演变。现代餐桌礼仪虽然简化了许多繁复的规矩,但仍保留了许多重要的细节。
座次安排
在中国,入席时通常讲究长幼有序、主客分明。主人一般会引导宾客遵循“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的原则有序入席,并避免将客人安排在上菜的位置。正对门的中间座位为上座,通常安排给尊贵的客人或长辈,以示尊敬。其他年长者或者地位高的人根据实际情况从距离上座最近的位置开始安排,距离上座距离相等时,则上座右手边的位置尊于左手边的位置。
上菜与餐具的使用
中餐上菜顺序通常为酒水饮料、凉菜、主菜(多为热菜)、主食和水果。上菜时,要注意菜品的摆放,冷盘放在外围,热菜从上座对面席位的左侧上。同时,遵循“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的传统习惯,表示对主宾的尊重与重视。
中国餐桌上的餐具种类繁多,包括筷子、碗、盘、碟、杯等。在使用餐具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则。例如,中国人采取同盘而食的进餐形式,因此在取菜时,应尽量用公筷夹取,避免用自己的筷子在菜肴中挑挑拣拣。
用餐礼节
在用餐过程中,中国餐桌礼仪强调尊重、谦虚和礼貌。宾客在品尝菜肴时,应表现出对主人的感激和尊重,不要随意评价菜肴的好坏。在夹菜时,应适量取用,避免浪费。如需为别人夹菜或盛饭,应用公筷或公勺,以示卫生和尊重。在用餐过程中,应保持动作文雅,以免给邻座的用餐带来不便。避免发出不雅的声音,及避免大声喧哗或随意打断别人的话。
敬酒与敬茶
在中国,敬酒和敬茶是餐桌上的重要环节。主人会向宾客敬酒或敬茶,以表示对宾客的尊重和欢迎。在敬酒或敬茶时,应起立或稍欠身,双手举杯或茶杯,向宾客示意并致以敬意。宾客在接受敬酒或敬茶时,也应起立或稍欠身,双手接过酒杯或茶杯,并向主人表示感谢。
在正式场合敬酒时,需遵循长幼有序,根据长辈职位降序进行,人要起身站立,敬酒时自己的酒杯要比对方的酒杯低,以示尊敬。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切忌厚此薄彼。
餐桌禁忌:细节决定成败
餐桌文化中,除了讲究礼仪,还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这些禁忌不仅关乎风水,更关乎用餐的氛围和家人的健康。
餐桌宜选圆形或方形:中国的传统宇宙观是“天圆地方”,因此日常用具大多以圆形及方形为主,传统的餐桌便是典型的例子。传统的餐桌形如满月,象徵一家老少团圆,亲密无间。至于方形的餐桌,小的仅可坐4人,称为四仙桌;大的可坐8人,又稱八仙桌,因它像徵八仙聚會,也很吉利,方正平穩,象徵公平與穩重,雖然四邊有角,但因不是尖角而無殺傷力,因此被人樂於採用。由於餐桌的形狀會影響進膳的氣氛,所以木製的圓桌或正方桌在家庭人口較少時適宜,而橢圓或長方桌在人口較多時適用。
餐桌的质地下要讲究:餐桌表面以易清理为本,大理石与玻璃等桌面较为坚硬、冰冷,艺术感较强,但因其易迅速吸收人体饮食后产生的能量,不利於就餐者的坐談交流,因此,不宜全部用於正餐桌,但可以通過形狀和質地進行調和,比如:圓形的大理石餐檯或方形木桌等,有這些組合會帶來良好的效應。
餐桌最忌有尖角:尖角角度愈小便愈尖銳,殺傷力亦愈大則在風水學中視為禁忌,因為三角形餐桌會導致家口不和,家人的健康受損,菱形餐桌則會導致錢財外洩等。至於那些波浪形水狀的餐桌,雖與傳統不符,但因並無尖角,因此尚可勉強選用。總之,餐桌始終以圓形及方形為宜。
餐桌之上宜平不宜斜:餐桌上之屋頂宜平整無缺,若有橫梁壓頂,或位於樓梯下,或屋頂傾斜,這均會對家人健康有損。橫梁壓頂是風水的大忌,宅內不管哪個地方有橫梁壓頂均不吉利,而尤以壓在睡床、沙發、餐桌及爐灶之上的禍害最大,必須盡量設法避免。若餐桌上面有橫梁壓頂,則可作吊頂進行掩蓋,但最好的方法還是將餐桌移至他處。如果餐桌不能移離斜頂之下,也可用假天花板把斜頂填平;餐桌若是處於樓梯下,則可把兩盆開運竹擺放在梯底來化解,但要注意開運竹能不斷向上生長,保持常青,否則難收效果。
餐桌不宜被大門直衝:住宅風水學講究「喜迴旋忌直衝」,如有犯沖便會導致:氣的元氣易洩,風水因而大受影響,若餐桌與大門成一條直線,站在門外便可以看見一家大小在吃飯,那絕非所宜。
餐桌切忌被廁所門直衝:廁所在風水上被視為「出穢」的不潔之處,故此愈隱蔽愈好,如對正餐桌,往往導致家人健康不良。如果餐桌與廁所門直衝,最好是盡快把餐桌移到別的位置,若是確實無法移開,便要採用在餐桌的正中擺入一個小水盤,當中用水浸養鐵樹頭或開運竹,以此方法進行化解。
餐桌之上不宜用燭形吊燈:有些吊燈由幾枝蠟燭形的燈管組成,雖然設計新穎,頗有觀賞價值,但若把它懸掛在餐桌之上,那便似是把長短不一的白蠟燭堆放在餐桌之上,這絕非吉兆,因為白蠟燭是喪事的象徵,把它放在一家大小共同進食之處,其後果可想而知,故此必須盡量設法避免,但其他顏色的蠟燭則無礙。
餐桌不宜正对神檯:神檯是供奉神祗及祖先之處,嚴格來說,不宜與凡人進食之處太接近,畢竟始終陰陽異路,仙凡有別,倘若神檯所供奉的是觀音、佛祖諸神,由於他們均是戒殺生而茹素吃齋,而一般人家吃飯卻有大魚大肉,正面相對便會顯得格格不入。
餐桌不宜被門路直衝:餐桌是一家大小聚集吃飯的所在,必須寧靜安穩,才可閒適地享用一日三餐,如有門路直衝,則不但有損風水,更令家人食不甘味,而如果餐廳多通道,則猶如置身在旋渦中,周身不暢,亦須盡快設法改善。
餐桌文化:传承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餐桌文化也在不断演变。现代餐桌礼仪虽然简化了许多繁复的规矩,但仍保留了许多重要的细节。同时,随着国际化的交流和融合,一些西方的餐桌礼仪也逐渐被引入中国,形成了中西合璧的餐桌文化。
小餐桌,大文明,餐桌礼仪承载的不仅是人类的生生不息,更传承了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而这些美德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