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人参产业产值首破700亿,中药材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长白山人参产业产值首破700亿,中药材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作为中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拥有900余种中药材资源。近年来,吉林省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人参素有“百草之王”的美誉,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参原产地及核心产区。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人参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保障。图为吉林通化云岭野山参产业园的林下参。
长白山地区森林覆盖率达84.5%,是一座“立体资源宝库”,适宜的环境,丰富的有机质含量,使人参在此条件下长出极佳的品质。图为位于吉林通化的云岭野山参产业园的林下参。
2023年,吉林省人参产业综合产值首次突破700亿元,同比增长10.3%。图为位于吉林抚松的人参良种繁育示范区。
在吉林通化云岭野山参基地的数字人参大数据平台上,光照度、地表湿度、风速等数据被实时记录,用来监测人参的生长状态。
刚采挖出的优质林下参将销往各地。
在吉林延边国家级林下灵芝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一棵棵林下灵芝肥厚有型、长势喜人。
2023年,延边地区灵芝产量943吨。这一被当地村民称为“仙草”的道地药材,正走出深山,为当地村民撑起一把“致富伞”。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提高道地药材质量标准,对外源性污染物等指标进行严格管控,通过“天然环境+管理环境”打造优质道地药材库。图为吉林延边国家级林下灵芝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在吉林敦化牡丹平贝母种植基地,一颗颗贝母,成为了当地农民们增收致富的“金豆子”。敦化市委宣传部供图。
敦化市是东北中药材平贝母“无公害生产基地”。2023年,全市种植面积达到了600公顷,超5000余户农民通过种植贝母走上了致富路。近年来,敦化市积极推进与吉林农业大学的合作,提高标准化种植,推广无公害有机绿色产品。图为敦化市牡丹平贝母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平贝母。
在吉林和龙八家子桑黄小镇,一座座桑黄大棚整齐排列,十分壮观。
桑黄,又称“森林黄金”,是十分名贵的中药。和龙市地处长白山腹地,独特的气候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了绝佳的桑黄种植地。
近年来,和龙市桑黄产业在农民增收、就业带动、经营模式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原文来自人民网